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重視數據,把數據看作企業決策的依靠。這些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詳情]
盡管物聯網的基本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明確,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很多“傳統產業”的網絡化變革依然緩慢甚至出現停滯。長期以來,以下四大障礙,讓物聯網的深化發展頗多受限。[詳情]
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101計劃”,并正式提出“云”的概念和理論。到底什么是云計算技術呢?對云計算技術的產生、概念、原理、應用和前景又在哪里?[詳情]
云計算對于三家公司的意義頗有差異:對于華為而言,云計算平臺意在輸出華為核心技術,建立中小企業對華為的粘性,并支撐其數字化轉型。而阿里云則重在幫助阿里深入傳統行業,繼續強化阿里的數據優勢。IBM以構建數據認知系統為重點,云計算則是對外輸出的通道,服務B端客戶。[詳情]
什么是工業大數據?什么是智能服務型制造創新?二者又是怎么樣聯系到一起?李杰在汽車業自動化、機床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工作,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操經驗,是工業4.0的重要專家。[詳情]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智能化應用產生的數據量呈現了爆炸性增長的趨勢,工業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如何有效分析和利用巨大的原始數據?如何推動企業利用數據創造更大的價值?首屆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即將做出精彩詮釋。[詳情]
在日前召開的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多位專家認為,制造業正在加速擁抱云計算,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正成為新的關鍵詞,云計算幫助企業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詳情]
在區塊鏈這一技術短短的發展史中,如今區塊鏈創業者通過ICO籌得的資本正在超過傳統的風險投資。[詳情]
如今,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在全世界快速崛起,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的先進制造其實是異曲同工。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讓制造業跟數據、跟網絡、跟云端結合起來?[詳情]
華為與新加坡Keppel Data Centres 達成合作協議 打造新一代數據中心
華為亞太ISP峰會于5月22日在新加坡召開,峰會上華為正式宣布與專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提供商Keppel Data Centres(以下簡稱 Keppel DC)簽署合作伙伴協議。兩家公司已經達成了在云數據中心領域包括超算領域合作,共同建立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數據中心。[詳情]
中國,上海 – 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Teradata天睿公司(Teradata Corporation,紐交所:TDC)今日在上海盛大舉辦主題為“數據分析 卓越業務”的2017大數據峰會”。本屆峰會圍繞數據分析和業務咨詢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尤其探討了數據分析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領域的應用和趨勢,分享了全球領先企業通過數據分析實現業務創新與轉型的最佳實踐,詮釋了數據分析成就卓越業務的巨大價值。[詳情]
人機界面可以匯集數據,并與云協同工作,從而可以提供強大、可擴展、低成本的方式來收集和分發工業設施數據的途徑。[詳情]
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歷經多年的發展,經濟創造能力顯著提升,但仍處于世界產業價值鏈低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的制造業急需擺脫低端化的羈絆,其中最為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解決對密集勞動力的過分依賴,降低從生產到銷售終端全成本,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推動企業轉型,提升制造全流程的數據可視化、透明度,實現生產、制造全流程管理,由此大數據驅動中國特色的工業4.0,已然成為提升中國制造業的關鍵。[詳情]
因為云計算這塊大餅,亞馬遜、微軟、谷歌都使出渾身解數,撕累了。資料顯示,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2016年的資本支出和資本租賃共計為315.4億美元,比2015年同比增長22%。每家公司都將云計算列為主要投資領域。[詳情]
中國聯通與英特爾聯手開創云端數據新世界 雙方聯合創新實驗室揭幕
2017年5月19日,由中國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與英特爾共同成立的“聯合創新實驗室”在北京揭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