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_午夜精品视频_亚洲国产高清高潮精品美女_久久久91_午夜精品视频_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下一個風口是智能制造 工業自動化有望爆發增長—— 系統集成領域發展空間大

來源:中證網

點擊:2890

A+ A-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關鍵詞:智能制造 機器人 互聯網+

    12月17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進入到第二天,“互聯網+”成為主角,尤其是智能制造與產業升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出席“智能制造與轉型升級”分論壇時指出,“‘互聯網+”是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戰略要求,”將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創造消費需求,促進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變革,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

      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主任、浙江省省長李強表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

      擺脫“雙向擠壓”

      李強表示,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進入整體速度放緩的“彎道”,全球制造業競爭升級,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作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的中國面臨著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向擠壓”。

      5月8日,“中國制造2025”規劃發布,智能制造被賦予了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重任。10月出臺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進一步指出,智能制造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環節融合,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算、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

      實施智能制造離不開工業互聯網這一關鍵基礎設施的支撐。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介紹,經濟發展的現實壓力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并存,工業互聯網支撐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從而創造新的生長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

      工業互聯網可以理解為“網絡+數據+安全”,以網絡連接與協同為支持,基于數據分析結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業互聯網支撐實現單個機器到生產線、車間、工廠乃至整個工業體系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

      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

    打造“智造強國”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由于自動化程度不足,中國直接進入工業4.0并不現實,目前應積極推進工業3.X的各個環節,包括機器人、自動化系統集成、傳感器、機器視覺、伺服控制器等。其中,機器人智造和系統集成環節是實現智能生產的關鍵,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爆發。

      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機器人從2010年開始爆發性增長,5年銷量復合增速高達30%。隨著人工成本增加、勞動人口下降以及制造升級的影響,中國機器人同樣迎來了爆發性增長,近5年銷量復合增速高達60%。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2014年僅為36臺/萬人,相較于世界的平均水平60臺/萬人還有不小差距。國內諸多廠商開始自主研發生產,國產化進程逐步推進。

      “在機器人應用的基礎上,未來智慧工廠的推進有望加速,其中系統集成最為受益。”荀玉根指出,集成行業空間巨大,2012年系統集成行業規模近千億元,國內民營集成商借助本體優勢成長明顯,進口替代正在進行中。其中,汽車領域自動化最為成熟,目前汽車集成領域內資占比約30%,未來3-4年可望實現進口替代,汽車機器人集成行業出現龍頭公司的概率最大。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指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是智能互聯汽車的三大技術。這將引發一系列變革,包括生活方式、IT通訊技術、基礎設施、人類文化等。

      荀玉根指出,相對汽車行業,3C及家電行業的自動化率相對較低,仍處于機器替代人工初期,有望成為下一個自動化應用爆發的板塊。

      下一個風口

      中國信息通信院院長曹淑敏驚喜地發現,原來對話中常見的互聯網和制造業“雞同鴨講”的現象已經不見了。

      “從剛才很多演講當中,我非常高興的一點就是,現在搞I.T和做工業的越來越接近,基本上就是一個語言了。”曹淑敏12月17日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論壇如此感嘆,此次會議的議題是“智能制造與轉型升級”。

      這背后,是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的探索。比如,吉利集團董事局董事長李書福介紹其企業正在車聯網、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方面打造智能互聯汽車;而三一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賀東東稱其公司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平臺在智能產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服務三個方面進行了開拓,實現了20萬臺設備在其智能平臺上執行控制、優化和智能決策。

      在曹淑敏看來,“互聯網+”協同制造、“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先進制造業的目標是相同的,就是智能制造。而且各國實現智能制造的途徑也是非常相似的,都是CPS(信息物理系統).

    在發達國家推動“制造業”回歸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的背景下,中國希望大力推動智能制造來應對這種“雙向擠壓”;而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是中國并不先進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在這一過程中隱藏著新型產業的機遇。

      “網絡是基礎,數據是核心,安全是保障,而這其中蘊含著非常多的機遇。此外(智能制造)需要頂層設計,我們看到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都在做頂層設計,頂層設計背后意味著新的技術、新的標準和新的產業形態、新的產業生態等問題,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曹淑敏說。

      根據賀東東的數據,到2020年,接入互聯網的人口規模將會達到50億,而連入物聯網的設備終端會達到250億到500億。“可以想像下一個風口在哪里,一定來自智能制造!”賀東東說。

      機遇的另一面則是跨界的挑戰。互聯網和制造業有其各自的發展邏輯,兩者如何融合進而取長補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所有人都說現在有一場革命浪潮,大家都要做出改變,我覺得要很小心這種說法。”德國互聯網創始人、波斯坦大學教授維納·措恩表示,“我認為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體系,而是要找到價值創造的潛在點在哪里,并且從數據分析開始,創造出價值。”

      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看來,智能制造方面,中國和全世界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其共同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管理模式的變革,“傳統時代的企業,商學院的教學只有一條,線性管理。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一定是非線性管理。”

      互聯網企業和工業企業的跨業發展隱藏著風險。曹淑敏稱,“大部分中國的工業企業對ICT技術和產業了解是不夠多的,而互聯網企業對工業也不了解,這是最大的挑戰。此外這背后可能引起的整個產業組織的變革、整個工廠內流程各個方面的變革,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比如,中控集團公司副董事長施一明介紹,其公司在提供全自動智能制造生產線時,不少客戶會嫌貴;而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則認為,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前面不收錢甚至前面補貼錢,他認為在推動智能制造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學習這種互聯網的模式。

      智造產業政策有望加碼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上透露,目前正在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項目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在現有的技術改造、工業轉型升級專項中,加大對智能制造項目的支持力度。另外,工信部日前還專門印發“互聯網 +”行動計劃,從智能工廠、智能硬件、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多個方面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上透露,目前正在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項目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在現有的技術改造、工業轉型升級專項中,加大對智能制造項目的支持力度。另外,工信部日前還專門印發“互聯網 +”行動計劃,從智能工廠、智能硬件、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多個方面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

    機構預計,智能制造作為提升我國裝備制造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系列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各地試點項目有望加速推進,并涌現出新的智能制造模式助推行業發展。

      辛國斌在此次交流會上表示,裝備制造是制造業的核心和支柱,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要緊緊抓住并用好智能制造發展機遇,加速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不僅僅是單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應用,而是新模式的轉變,隨著試點示范的不斷深入,將會涌現出更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下階段工作部署將要加強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建設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組織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項目的政策措施。同時,還要研究建立產融對接新模式,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的產品和服務方式。

      另外,近日出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同時,組織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遴選一批在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供應鏈、制造新模式領域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試點企業。

      多家上市公司搶灘入局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產機器人銷售11275臺,同比增長76.8%,機器人產業的銷量增速形勢喜人。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超過80萬臺。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2.28%。

      2015年上半年,國產機器人銷售11275臺,同比增長76.8%,機器人產業的銷量增速形勢喜人。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超過80萬臺。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2.28%。

      無論是宏觀經濟層面的轉型升級,還是微觀經濟層面企業生產成本、安全、效率、技術的發展,都對中國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提高國內的經濟質量及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被作為國家戰略寫入十三五規劃。機器人產業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之一未來任重道遠。

      機器人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起初只是可編程的實驗裝置。此后,日本在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被稱為“機器人王國”。德國雖然起步晚于美國、日本,但在政府支持下,也已經成為機器人制造大國。發達國家機器人產業不僅起步早,技術領先,而且戰略規劃長遠。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技術領先國家的長遠戰略,也正說明未來機器人產業仍是世界主要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期,機器人產業顯得尤為重要。如今,機器人已可以滲透到很多現實產業中,無論是醫療手術,還是深海探索等都已經有機器人的身影。廣闊的應用領域為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各國的重視為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提供了支持,機器人的應用改變了很多產業形勢。

    一個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新業態的出現,其高速發展和空間廣闊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本文將圍繞機器人產業的現狀、資本市場表現,以及機器人產業A股的相關標的進行分析,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機器人產業空間廣闊

      機器人起步于上世紀中期,美國是其第一站;隨后在60~70年代,德國、日本面對勞動力短期,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一度超于美國。如今,發達國家相關機器人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機器人生產企業“四大家族”占據世界市場份額約50%以上。這四家企業包括:瑞典ABB(Asea Brown Boveri)機器人主要應用在電子電器、物流搬運;日本發那科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制造業、電子電器;日本安川機器人主要應用電子電器、搬運;德國庫卡機器人主要應用汽車制造業。

      數據顯示,2014年,前五大機器人消費國的機器人密度(每萬人擁有機器人數量)為:韓國437臺、日本323臺、德國282臺、美國152臺、中國30臺,差距顯而易見。即使與國際平均水平55臺相比,中國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也充分說明中國未來機器人空間巨大。即使不考慮其它國家的發展,中國與這些國家如此巨大的差距,僅僅靜態比較都存在幾倍的空間。

      機器人產業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中國在老齡化和人口成本增長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領域具有很大的替代空間;服務機器人方面,目前中國僅沿海城市有一定應用率,滲透率較低,未來中、西部向沿海城市看齊是個趨勢,市場前景廣闊。如中國掃地機器人沿海城市滲透大約4%~5%,內地僅有0.5%,但是美國滲透率卻高達16%。

      2013年~201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產機器人銷售11275臺,銷量同比增長76.8%,機器人產業的銷量增速形勢喜人。根據IFR統計,2009年至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復合增長率達到58.9%。根據相關報告,2012年至2016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已高達19%;與之相比,全球工業機器人2013年至2016年復合增長率約為6%。由此足見中國機器人銷量增速遠遠高于世界機器人銷量增速。

      如此看來,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中國機器人產業都有廣闊市場空間。橫向來看,相對世界主要國家,中國機器人密度較低,空間巨大,存在幾倍到十倍的機會;縱向方面,中國機器人發展起步晚,各個應用領域都存在巨大改善空間。

      根據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未來5~1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將維持高速發展態勢。到“十三五”末期,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超過80萬臺。在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5.6萬臺的基礎上,達到2020年15萬臺,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2.28%。如果中國機器人密度2020年達到100的要求,在目前僅有30的密度基礎上,中國機器人銷售要維持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期,人口老齡化下勞動力人口減少,勞動力生產成本逐漸提高以及制造業的科學技術進步,都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內在核心動力。

      2010年,中國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11年,中國開始出現勞動力人口占比下降,繼而到來的是勞動力人口下降。雖然中國即將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未來勞動力人口減少的問題。此時,發展機器人產業便成為有效解決勞動力減少問題的重要舉措。

      此外,隨著國內勞動力減少、勞動力要求提高,直接導致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度提升,這也致使大量中低端制造業外走東南亞,影響了經濟發展。面對勞動力成本提升問題,除了增加勞動力供給,用更為廉價的機器人替代人工將是不錯的選擇。與此同時,科學技術進步為機器人產業鏈環節提供了更為廉價的產品。

      針對機器人產業,國家已經制定了多項政策大力支持行業發展。2013年4月,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2013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2015年10月,“十三五規劃綱要”把《中國制造2025》寫入發展戰略和國家戰略。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給世界機器人大會致賀信。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可以在线观看的av网站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 亚洲色图第1页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99 | 久久五月视频 | 二区三区偷拍浴室洗澡视频 | 新91视频在线观看 |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精品免费一区 | 欧美黄色网络 | 天天干天天弄 | 一本色综合亚洲精品 | 欧美一级黄色片 | 成人福利视频在 | 香蕉视频网页 | 狠狠干导航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国产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成人精品在线播放 |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无免国产免费75 | 欧美一级片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7 |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子伦 | 伊人五月天 | 天堂欧美城网站网址 | 国产91免费| 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