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技術制造工藝品大家已不陌生,但如今,這一技術被應用在了烏魯木齊市高鐵新客站北廣場的建筑上,并且該技術在新疆建筑領域使用尚屬首次。
日前,記者在烏魯木齊市經開區(頭屯河區)高鐵新客站北廣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四個造型特異的“龍眼”已具雛形。據了解,龍眼造型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該技術在新疆建筑領域使用尚屬首次。
正在建設中的“龍眼”造型
建成后的高鐵新區“龍眼”效果圖(圖由高鐵開發建設公司提供)
據高鐵樞紐綜合開發建設投資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員姚仕明介紹,因“龍眼”造型的建筑曲面較多,且很多曲面的曲率非常大,傳統施工工藝難以滿足獨特的建筑外形,為此引進了新興的3D建筑打印技術。
高鐵新客站北區下沉式廣場施工人員宋峰說,施工中,最難的是龍眼定位點的準確性,每個龍眼有1200個定位點,第一個點定位要花七八十次才能定出來,四個龍眼花費20多天才能完成定位。
姚仕明說,“龍眼”采用的SRC裝飾材料主要利用建筑垃圾進行生產,屬于節能環保型的科技創新產品。同時,龍眼的設計、施工過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使建設過程達到可視化和模擬性,減少施工錯誤,提高工程質量。
據了解,四個3D打印安裝的“龍眼”造型預計投資2456萬元,目前完成了50%的工程量。預計2017年6月30日將全部安裝完。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