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制造2025》規劃正式刊發,智能制造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2016年將是政策的落地年。新年伊始,電氣行業權威媒體之一就“邁入智能智造大時代”專題,專訪了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副總裁衛一文先生。衛總以“打造智能化供應鏈”為題,就新常態下如何創新轉型、如何破題《中國智造2025》等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遠見卓識的看法,以下是本次專訪的全文:
德力西電氣副總裁衛一文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全面部署、加快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這也是繼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之后,我國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縮短與發達國家制造工業差距的戰略性舉措。
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制造回流、中低收入國家爭奪中低端制造轉移的雙向擠壓,加速推進創新驅動,加大技術改造和提升工業技術水平,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成為應對“爬坡過坎”關鍵時期重要途徑。
智能制造低壓電器產業影響深遠。一方面是以德國工業4.0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是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推進智能制造是低壓電器企業應對新一輪挑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之一。
此外,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加劇,特別是智慧城市、新能源產業、工業控制等諸領域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對低壓電器等配套產品的標準日趨苛刻。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催生一塊巨大的產業蛋糕,形成巨大的中高端市場需求缺口。低壓電器產品朝著高性能、高可靠、多功能、小體積、綠色環保等方向發展。
作為低壓電器領軍企業,德力西電氣深耕電氣市場多年。早在2012年,便已預見并決策大規模推動自動化、智能制造。基于具有行業特色、領先的供應鏈體系,通過每年超過億元投入,我們積極推動向智能化運作體系轉型。正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德力西電氣的智能化供應鏈對于電氣行業轉型、破題“中國制造2025”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經濟新常態下,德力西電氣更加大了提升制造過程智能化。2015年10月開業的德力西電氣蕪湖新工業園,擁有業界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系統,整體自動化率大幅提升,關鍵產品線領先于同類企業,重樹行業新標桿。全面投產后,生產能力充分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對德力西電氣未來的產業布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