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家電業壓力逐年上升,銷量與營收同時下降,電視已經不再好賣。疲軟的需求使本土戰爭已經打無可打,彩電企業在逐步轉型的同時,海外市場的戰火正在燃起。
中國市場難做國內彩電廠商轉戰海外
TCL集團公布了4月份主要產品銷量。其LCD電視產品銷量為141.1萬臺,同比下降13.6%。而1-4月的銷量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微增0.43%。
彩電業成為一個越來越不賺錢的行業。選擇在同一天發布4月份銷售數據的創維數碼,公布其彩電業務在國內市場總銷量增加了14%,而總銷售額卻只增長了3%。
即便是往日大顯身手的節日促銷,也沒能讓電視廠商們手中的數據更好看一些。奧維云網監測的數據顯示,“五一”促銷戰中,電視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同比下降8.4%和6.6%。
2014年,主力電視廠商們在本土市場經歷了一場銷量與營收的集體下滑。IHS Display Search報告稱:2014年中國本土市場彩電出貨數量首現衰退,除海信外,包括海爾在內的其他五大本土品牌整體出貨量衰退7%。
而除了還沒有公布營收數據的創維數碼,在電視業務營收上唯一實現正向增長的海信僅增加了1.8%。其中,在2014年推出啟客電視的長虹,電視業務營收下降最多,達到28.24%。
銷量與營收的下滑,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兩家家電企業在扣非后出現了虧損,其中康佳下滑達到595.58%,四川長虹則下降218.3%。而據奧維云網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彩電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已經跌至1.5%左右,成為微利行業。
海外市場成為眾矢之的,國內廠商忙于出海
TCL與創維的4月份數據顯示,一季度的回暖并沒能延續到4月。與不穩定的本土市場相比,增長迅速的海外新興市場正在成為主力彩電廠商們的新戰場。
TCL2014年財報顯示,其海外市場LCD電視機銷量同比增加10.8%至806萬臺,其中策略ODM業務LCD電視機銷量同比增加48.6%至241萬臺。
而創維在2014-2015財年中,海外市場的電視機銷量增加35%,銷售額則增加了49%。
事實上,本土電視機廠商的海外并購一直在進行。近日,創維宣布收購德國美茲(Metz)的電視機業務,而就在去年,TCL還宣布收購了三洋的墨西哥彩電工廠。
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則成為本土電視機廠商進攻的主戰場。據記者了解,創維已經在泰國、印尼等地區推廣自主品牌的電視機;TCL重點開拓印度和巴西市場;而康佳則已經在巴西貼牌生產日本東芝品牌。
家電出口必須走智能化路子,要有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
產能過剩、匯率波動讓中國家電出口的壓力加重。全球家電業已經進入智能化的產業周期,這給中國家電業帶來了升級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了解,2015年,全球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達250億個,到2020年將增加到500億個。
總部在美國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艾拉物聯”的CEO大衛·弗里德曼認為,物聯網時代正式開始于兩年前,其標志是移動流量業務超過語音。移動互聯網的下一步是物聯網,PC和手機時代不到5家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物聯網時代10000家以上的廠商將各展所長。
大衛預計,到2019年,物聯網智能家電產業價值將達到年4900億美元,發達國家將占六成市場空間,所以中國家電企業要把握時間窗口,進軍全球市場。
從家電代工出口業務轉型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科沃斯”公司,就嘗到了甜頭。科沃斯董事長錢東奇介紹說,現在他們的掃地機器人的營收、利潤貢獻遠超代工出口業務。下一步,科沃斯將在日本與經銷商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科沃斯品牌的掃地機器人在當地的市場。
“未來家庭服務機器人將是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聯接的中心。現在服務機器人已經可以認知電視、空調、臥室、衛生間和廚房在哪里。它完成任務很方便,將來與紅外、WIFI的設備都可以聯接,這是我們思考和探討的,相信2016年這種產品會面市。”錢東奇說。
長虹也正從傳統的家電制造商,轉型為物聯網的企業,將在物聯網領域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十年前,我們買的更多是產品。現在我們買的更多的是內容和服務,彩電、冰箱、小家電只是起聯接作用。”長虹國際化推進部部長王悅純說,長虹正在構建智能家居的生態系統,今后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中,基于智能家電的增值服務非常重要。
艾拉物聯的中國區總經理張南雄分享了一個例子。有一個膠囊咖啡機的出口企業,不是賺咖啡機的錢,賺的是咖啡膠囊的錢。有人模仿推出山寨咖啡膠囊,堵塞咖啡機。這個企業通過智能化的方法,告訴消費者這是否山寨咖啡膠囊。同時還與亞馬遜合作,一旦發現快用完了,可以向用戶推送網上購買咖啡膠囊的信息,隔天就能送貨上門,擴大了利潤點。
所以,智能化這條路必須走。不過,挑戰也很明顯。
中國的智能家電已起步了好幾年,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仍處于混戰的狀態中。而面向全球的智能家電市場,各國的標準也不同,更關鍵的是,相比于國內,歐美等發達市場對消費者數據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像歐盟就不允許當地消費者的個人數據輸出歐盟。那么,是否中國家電出口企業都要在歐美設立云平臺呢?
GFK中國區總經理周群認為,像小米手機2015年開拓印度市場,當時把消費者數據回傳到中國時遇到一些障礙,后來在印度設立了數據中心,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一些中小企業如果想搶灘海外智能家電市場,也可以借助于艾拉等海外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但是,這并不是中國企業開拓海外智能家電市場最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在于傳統思維——以產品功能為中心,而不是以內容服務為中心,這些內容和服務是通過互聯網或物聯網產生的。
周群建議,破解的方法沒有捷徑,家電企業要更加開放、合作。“中國家電企業與互聯網公司已經有一些合作個案,如小米與美的聯姻、華為與海爾合作,但是還沒有上升到行業、產業的合作,比如,華為、小米手機能否跟多個品牌的家電產品都打通。中國智能家電上下游密切合作,才能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周南提醒說。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