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阿里云與高德地圖聯合發布“ET城市大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版”。城市交通部門將可免費使用城市大腦中的大量人工智能算法,優化信號燈配時,緩解城市擁堵。
“ET城市大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版”源自阿里云與高德地圖共同研發的“互聯網+信號燈”產品,早在2016年即在廣州部署應用,是國內首次將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應用到交通控制領域,并吸引了滴滴等互聯網公司相繼進入。
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高德地圖擁有最為全面豐富的出行體驗。目前,高德地圖已經成為用戶、交警、應用和汽車四大群體的標配,已經建立起可以無縫連接整個交通出行行業“人、車、路”的網絡和生態。
“ET城市大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版”基于高德地圖與阿里云ET城市大腦沉淀的人工智能,不僅能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熱點商圈路況”、“堵點異常檢測”等交通信息分析,還能為區域信號燈配時優化提供依據,讓更多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管理方式轉變。
信號燈配時優化從路口、路段拓展到區域,首先在空間上識別出集中擁堵區域,接著圍繞擁堵區域進行分時段分析,利用圖算法設立多階緩沖區控制車輛通行時間,最終實現擁堵區域流入流出車流量平衡。
緩沖區示意
早在2016年,廣州交警就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對路口車輛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輸出信號燈配時的優化建議,當時的試點結果顯示,部分路段擁堵指數下降超25%。目前,廣州交警正在展開利用緩沖區進行區域優化的創新研究合作。
作為“ET城市大腦”的輕量級產品,“ET城市大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版”能夠讓城市交通的管理者更便捷地接入人工智能,利用已有的地圖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解決城市的部分交通問題。
阿里云ET城市大腦是由科技部認定的新一代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并在全球掀起“城市大腦”熱潮。這一城市級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到杭州、蘇州、衢州等七個國內城市,同時走向馬來西亞等海外地區,為部分應用區域提高15%道路通行時間,讓120救護車抵達現場的時間縮短一半。
在這一開放創新平臺上,誕生了世界級的人流軌跡判斷、車輛檢測、人臉識別等圖像視頻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入選ACM MM等國際學術會議,被譽為技術的“下一個登月計劃”,將用科技解放5%的城市土地。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