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現在的企業網絡領域什么最火?毫無疑問,SD-WAN是炙手可熱的其中一個。IDC預測,全球SD-WAN基礎設施和服務收入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69.6%,到2021年達到80.5億美元。Gartner預測,SD-WAN將在2020年超越傳統組網方式。一時之間,網絡運營商、設備商、WAN優化廠商、初創公司等均加入了SD-WAN戰局。
隨著SD-WAN的熱度持續升溫,如今青云QingCloud也宣布進入SD-WAN市場。在近日召開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云計算峰會上,青云正式發布光格網絡SD-WAN解決方案。作為一家云服務商,青云發布SD-WAN的初衷是什么?產品方案又有何特點?與其他SD-WAN方案的差異點在哪里?青云QingCloud 基礎設施部總監馬志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解釋了一番。我們整理了其中的一些關鍵點。
1. 青云推出SD-WAN解決方案的出發點是什么?
馬志強:青云希望踏踏實實把云做好,同時我們也發現企業上云過程中會遇到一個障礙——網絡問題。我們感受到客戶面臨網絡問題的壓力,簡要總結為三點:
第一,企業面臨的網絡完全不可控。我們用的硬件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組網時,是基于傳統命令行配置,稍微敲錯命令,整個網絡就癱了;傳統鏈路質量更加不可控,一旦出現問題,整個業務都無法開展。
第二,傳統的網絡團隊、基礎設施團隊、云部門面臨的場景是,如果想拉一根專線,需要兩個月左右周期。如果想給網絡擴容,同樣是以月為單位。
第三,成本。現在租一條傳統專線或者買傳統設備是非常昂貴的,大規模組網中所需耗用的成本讓IT部門“亞歷山大”。
以上是我們看到企業客戶面臨的問題。我們延續了青云當年做公有云服務時的精髓——秒級調度和靈活資源調配,秒級調度是為了把這件事做到極致。而企業上云后要把分支機構和業務連進來,如果要做到極致的話,青云也要做到分鐘級構建這張廣域網。
2. 青云推出了什么樣的SD-WAN產品方案?
馬志強:我們的產品方案非常簡單,只有三個組件:
一是集中控制器,即SD-WAN的大腦,它會部署到云端,可以清楚地知道客戶需要什么樣的帶寬,什么時候需要要等,集中控制器控制所有的業務邏輯。
二是骨干網,要給客戶提供服務,需要依仗青云多年打造的骨干網。我們采用了很多技術,如最新的網絡流量調度技術——Segment Routing等,在青云的骨干網上都有非常好的應用。
三是SD-WAN終端——光盒。它相當于青云放在客戶那邊的小衛星,我們把衛星放過去后,就可以把客戶的業務拉到云端上。
以上是青云SD-WAN的三個組件。真正實現非常簡單:
第一,即插即用。客戶只要插上網線就可以,不需要配置其他。插上后盒子會自動尋址,找到要接入的兩三個點,選一個最優的點連上去。
第二,按需調度。需要多大帶寬,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調整。
第三,靈活接入。企業可以選擇連到什么地方,連到云、IDC或者總部,都是可選的。
3. 青云SD-WAN的特點是什么?
馬志強:青云SD-WAN的特點也非常簡單:
第一,三步上線。只需要三個步驟就可以把這張網建立起來。第1步,把終端寄給企業;第2步,連上網線;第3步,云端簡單配置,立即上線。
第二,彈性。把主動權交給客戶,按照客戶的需求調整帶寬。如果10M夠用,可以用10M;如果10M不夠用,可以自動在系統上調配,高峰期過去后再調下來,還可以省錢。在傳統網絡領域,客戶對這種場景的需求很多。我們提供的彈性帶寬解決方案,客戶都十分認可。
第三,可視可控。對客戶來說,之前的網絡就是一個黑盒子,根本不可控。現在青云希望把全套產品給客戶開放出來,讓他清楚地看到這張網絡有什么組成和狀態,有了這樣一個管理界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網絡如何、質量如何、狀態如何。
4. 青云SD-WAN方案的差異點?
馬志強:的確,現在有太多服務商在做SD-WAN,青云跟它們的差別在哪里。我總結了幾點:
我認為在中國網絡環境下,給客戶提供SD-WAN服務,不是賣給客戶一個設備,而是要幫客戶解決問題,保證服務可用。
第一,動態骨干網。前面提到客戶網絡有10Mbps,想要調到100Mbps,怎么實現?靠的就是青云的動態骨干網。
第二,自主多線BGP互聯網出口。青云在服務客戶時配備的是10線以上的BGP出口。這就意味著至少主流運營商跟青云的網絡有直連,意味著不管客戶的分支機構用誰家的網絡,跟青云之間都是打通的,可以保證網絡質量。
第三,混合云合作伙伴。2015年底青云引入了混合云合作伙伴,根據青云授權和規范,幫助客戶連接到我們的骨干網。
第四,SD-WAN控制器。所有的業務邏輯、策略都是由大腦控制,整個大腦都是青云完全自主研發的產品,我們會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
第五,控制器延伸出去就是我們的終端——SD-WAN光盒。它相當于是青云邊緣計算的布局,幫助我們把客戶從最邊緣拉到我們的云端,實現客戶的接入。
第六,客戶自主控制權。青云從開始做云計算時,就將控制權放給客戶。今天我們做網絡時也延續了這個精神,把所有控制權交由客戶把控。客戶在青云的控制臺中,可以控制其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中心內部網絡資源、廣域網絡,這在業界是非常有挑戰的一點。原來大家在數據中心內控制交換機,現在我們端到端的讓客戶自己控制廣域網,這是我們做的比較突出的一點。
這是青云在做SD-WAN時的六個精華,有了這六個方面,才能真正幫客戶解決問題,提供真正的SD-WAN服務。
5. 青云SD-WAN的網絡選路只是利用青云的節點還是有外部節點?
馬志強:如果注意上面談到的“一站式混合云接入”這一點就已經有答案,包括聯通、鵬博士等,都是我們混合云的合作伙伴。利用他們的網絡能夠幫我們把客戶拉到云端,這是我們最早做的第一件事。
另外,我用了一個詞“多云連接”,青云在北上廣深、香港等地都有公有云節點,明年會繼續往海外擴充。現在所有公有云節點都掛在我們的網絡上,此外我們也會跟阿里、騰訊做互聯,一旦有客戶需要部署在青云上,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您通過我們的網絡可以部署在阿里云,我們支持您多云部署”,這是我們給客戶的選擇。
6. 青云做SD-WAN,關注分之互聯,是否脫離青云的主要業務?
馬志強:青云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圍繞客戶做業務,客戶有需求,跟云有關,我們一定會解決。如果我們能幫客戶解決問題,改善了客戶用青云的體驗,這也是圍繞主業走的。如果把云看成整個ICT的革命,我認為走這條路是對的。
云和網是相互促進的,一個分支機構的客戶不是我云的客戶,我很難切進去。如果青云解決了他的網絡問題,就可以吸引他們把業務系統布在青云上。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