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科技創新體系是結合歷史沿革、當前國防工業基礎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而形成的,有著不同于歐美的運行特點。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俄政府希望國防科技領域成為創新的驅動力,從而拉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由此也逐漸形成了充滿“俄式”色彩的國防工業創新發展模式。
創新規劃體系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其主要國防工業遺產。為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創新積極性不高,大部分軍工企業面臨的技術和工業體系落后、機械設備老化、企業競爭力低下等問題,俄羅斯積極推進創新帶動發展的戰略,并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創新架構,通過完善的規劃計劃體系為國防工業軍民融合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羅斯政府組織制定了“創新發展戰略”“國家技術創新計劃”,并成立了工業發展基金、科學基金、基礎研究基金等,已通過的有關創新發展的聯邦級和地區級法律、法令、決議、決策及戰略規劃達170多個。
2017年11月,俄聯邦政府在索契召開了國防部及國防工業行業會議
1.政府層面
2011年12月8日俄羅斯政府批準并發布了《2020年前俄聯邦創新發展戰略》,為包括國防行業在內的科技創新起到了極大的引領作用。2016年4月頒布的《國家技術創新計劃》是俄羅斯為在2035年左右開辟新的國際市場,占據國際主導地位而制定的,該計劃將市場、技術、基礎設施和研究院四大理念相結合,通過基礎設施和研究院為整個計劃提供人力和財政等方面的支撐,最終確定了包括航空網絡、能源網絡、汽車網絡、健康網絡、海上網絡等在內的九大市場網絡,以及數字建模、新材料、增材制造、量子通信、生物技術、大數據、新能源等13個優先技術方向。
2.企業層面
俄羅斯國防工業大型集團公司都通過制定創新計劃落實國家創新戰略,例如,俄羅斯國防工業公司(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和聯合發動機制造公司的母公司)將升力螺旋槳和舵面螺旋槳電傳動研究、樹脂基復合材料一體化結構研究、用于未來發動機的新一代耐高溫材料制造的渦輪零件設計要求制定等作為未來科技創新主要方向。聯合飛機制造公司將大范圍采用復合材料機身、飛發一體化結構、綜合航電系統或一體化機載設備系統、提高作戰效能、超級計算機技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支持系統等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點方向。
俄“航空復合材料”公司在烏里揚諾夫斯克工廠制造MS-21窄體干線客機的復材機翼
3.基金層面
為促進國防科技創新發展,俄羅斯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先期研究基金會,其職能類似美國防部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對國防前沿技術研究項目給予資助,資助范圍包括物理技術、生物化學和醫學技術、信息技術等。下表給出了部分研究項目。
創新途徑
俄羅斯國防創新主體結構繁雜,政府、科學院、大型企業、小型企業都有相應的創新計劃,體現出各異的創新特點。例如,為了給企業與研發機構的緊密合作創造條件,2010年俄羅斯政府啟動了國家公共技術平臺建設計劃,包括了通信與航天、醫療、節能技術、信息技術、核能技術領域,體現了國防科技創新的開放式特點;俄羅斯國防科技創新的具體項目很多都包含在各大軍工集團的創新計劃之中,體現了創新的集團化特點;俄羅斯國防科技創新還有區域化發展特點。具體的創新發展模式如下。
1.推動國防工業企業多樣化經營,拓展資金渠道
2017年2月底,俄羅斯在“索契-2017”論壇上召開了“國防工業系統多樣化和地方化發展”的圓桌會議。會上政府總理梅德韋杰夫和副總理羅戈津的發言充分體現了當前俄羅斯軍民協同發展的新理念,也帶動了對國防工業系統創新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
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副主席羅戈津不止一次強調要轉變國防工業發展思路,加強“多樣化經營”某種意義上說是俄羅斯“軍轉民”思想在國防工業企業中的體現,旨在增加民用產品在國防企業收入中的比例。俄羅斯工業領域傳統上的軍強民弱的特點造成了“多樣化經營”羸弱的基礎,但由于在可預見的未來(2020年后)俄羅斯在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目標之后,國防采購的數量難以持續增長,加之國內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促使“多樣化經營”的概念近期獲得俄國防工業管理人員的極度青睞。在第八屆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親自主持了“民用航空制造業發展問題”會議,顯示了俄羅斯自上而下對民用市場的厚望。對俄羅斯國防工業企業來說,“多樣化經營”概念的核心是在保障國防訂貨完成的同時加大民品生產力度,轉變商業模式,拓展資金渠道,通過開辟民用產品市場維持企業的穩定和發展。
俄羅斯在2014年底出臺了《工業政策法》,其中第四章為“國防工業系統中的工業政策特點”,在第21條第4款第8點中專門提出:“在創新技術和軍用、特種和兩用的高技術產品研究和研制方面發展小型和中型企業主體。”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工業政策法》此前的草案中并無這一點,也就是說在俄羅斯國內已經逐漸地把很多非國家企業的中小企業列入軍品供應商行列。另外,俄羅斯還在對軍標進行持續的修訂,力爭與民品通用,進一步掃除民用商品為武器裝備所用的障礙。這些初露頭角的促進措施也為我國軍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借鑒。
2.加強園區建設,帶動國防工業基礎能力發展
為落實“國家技術創新計劃”,俄羅斯鼓勵包括國防行業在內的工業園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將工業和科技園區發展作為國防工業系統企業邁向新工業模式的先進工具,體現了區域化創新的特點。
俄羅斯規劃的工業園區主要在以下五個方向發揮作用:①供應商多元化;②小型商務發展;③未來工業項目實施;④行業人力資源發展;⑤促進行業科學發展。2012年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選擇了25個區域創新園區試點項目,涉及新材料、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工業園區是俄羅斯國防工業整體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往往圍繞某個國防產品領域包含大量最終產品制造和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分支。從區域和專業角度考慮,這些園區實際上構成了俄羅斯版的“制造業創新網絡”,以斯摩棱斯克復合材料業務集群為例,形成了以新材料為主的圍繞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的工業群,推動了國防工業發展,同時兼顧軍用和民用。
在園區政策框架下,不支持單獨公司的計劃,而支持聯合計劃,目的是快速提高園區中多個參與者的競爭力。當然,相關的撥款通常不是支持地方全部設施,而是扶持具體園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例如,建立關鍵專業職業教育計劃或園區內集體使用的行業專用基礎設施等。在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俄羅斯促進國防工業和兩用技術發展、更大效率發揮國防工業經濟帶動作用的重要手段。2013年起,政府連續5年每年撥款50億盧布支持園區建設。2015年,俄羅斯工業園區在職人員達13萬人,工業稅收和關稅額增加了330億盧布。園區發展促進了生產率提升、新公司建立、地區工作崗位增加,成為帶動俄羅斯跨入更高技術層次的激勵工具。
俄羅斯政府和商業界在“國家技術創新計劃”基礎上為工業和科技園區提供國家扶持,起到了推動創新活動的作用,使俄羅斯工業企業能夠在未來國際市場上占據應有的地位,實現工業“超前發展”。
3.搭建統一信息系統平臺,促進開放式競爭
對俄羅斯來說,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已經成為國防工業管理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俄羅斯統一信息平臺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在2012年出臺的《國防采購法》中明確提出,建立含有國家國防采購結算信息的統一信息系統,遵守俄聯邦保密法要求的相關人員可訪問國家國防采購統一信息系統,進行信息存儲、處理、提交和使用,聯邦國防事務機關被授權進行國家國防采購統一信息系統的管理和跟蹤職能。俄羅斯在2015年后已經建設含有國家國防采購結算等信息的統一的信息系統,系統中包括采購法律法規,典型合同和典型合同條款文庫,采購計劃和采購路線圖,采購監督、審計混合檢查結果,不誠實供應商名錄,申訴、計劃內和計劃外檢查及其結果名錄,銀行擔保清單,訂貨方簽訂合同名單,保障國家國防需要的商品、工作、服務目錄等信息。通過不斷更新的系統數據可以實現對合同執行方、合同進程的實時跟蹤,從合同執行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統計數據,為后續供應商的選擇提供參考。
在《工業政策法》中也提出建立國家工業信息系統,目的是保障工業政策實施和鼓勵工業領域活動方面的情報信息,提高關于工業現狀及其發展預測方面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俄羅斯還建立了工業園區、技術園區和集群地理信息系統,對俄羅斯相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整理、分析和圖形顯示,2015年,該系統在“國家與治理”獎項獲得了“普羅米修斯”全俄羅斯網絡獎金。
這些平臺的發展增加了國防采購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在國防工業系統引入外部競爭,增強軍民協同,以開放的姿態進入國際市場,增加管理有效性。可以說,互聯網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利益和安全格局,俄羅斯以此為手段提升國防工業管理效率順應國際發展潮流,也為軍民融合提供了平臺。
啟示
通過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發展創新模式的分析,可總結如下啟示建議:
國防工業企業發展聚焦主業,始終以滿足國家武器裝備建設需求為主線,同時結合國家長期戰略在一定范圍內保持軍民品發展的動態平衡,靈活分配企業內部資源和項目,拓展生存空間;
在國防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強政府企業聯合、促進科研基礎設施的多機構共享機制建設,使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利用效率最大化,盡可能的服務于國防工業企業和機構的研究研制工作,推動國防科研能力穩步提升。
加強互聯網與工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通過工具手段建設,擴大有效信息的推送范圍和速度,使更多的滿足創新和軍用技術發展要求的國防工業企業及外部中小企業納入到軍品配套供應商之列,保持競爭活力,持續拉動國防工業整體實力提升。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