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具有高風險、高研發投入、高風險的特點。有專家指出,在醫藥格局生變的背景下,當前醫藥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研發創新,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特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使其具備洞見未來的戰略遠見,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助力醫藥行業邁向新時代。
例如,在市場競爭的實踐中,研發老大恒瑞醫藥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公開數據顯示,恒瑞每年投入銷售額10%左右的研發資金。財報顯示,僅2018年上半年,恒瑞醫藥累計投入的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2.82%,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項目研發和創新發展。
目前,也有不少藥企通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產品引進和投資市場優先許可權的“四位一體”研發模式,以杠桿撬動研發資源,規避風險,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形成持續創新能力。
業內表示,隨著國內仿制藥企業被倒逼轉型,以及國內醫藥創新環境、相關措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到新藥研發和仿制藥生產的行列。藥企有必要投入研發創新,突顯創新力,保持核心競爭力,并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推動仿制藥企業向著研發創新轉變。
不過,藥企投入研發創新也需保持理性。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曾表示,“利潤受到沖擊、對保持研發的持續投入特別是對于國內企業剛剛起步的創新藥的研發造成了壓力。”
一方面,在審批審評等利好措施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國產藥成功研發上市,使得天價進口藥大幅降價,國內藥企需要通過創新推動企業乃至醫藥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當藥企的正當利潤受到不當競爭的擠壓時,創新藥研發的持續和堅守,將成為企業需要面對的另一挑戰。
可見,在帶量采購、醫保控費等措施下,藥企的銷售價格大大降低,并不得不擠壓成本,在這種情況,藥企該拿什么錢支持它的創新發展,或者支持它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轉型呢?
業內認為,醫藥創新需從創新環境、審評審批時間、延長專利期等方面出發。
在創新環境方面,藥企需要具備經驗、能夠很快投入項目的研發人員。例如,制定相關措施推動高校或者研究院所做基礎研究,再由企業進行合理的轉化,而不是讓企業自己去做基礎研究,否則所需的時間、精力都是龐大的。
在審評審批方面,有藥企人員肯定了近年來國內審評審批速度較以前大大加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因此未來還需要持續改進,提升國內藥企研發的積極性。
在專利期方面,由于我國新藥的研發時間較長,以及后續進醫保,留給藥企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延長專利保護期有利于藥企具備足夠的時間,提升生產積極性。
好消息是,2019年1月,我國公布的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到,為補償創新藥品上市審評審批時間,對在中國境內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品發明專利,可以延長專利權期限,延長期限不超過五年,創新藥上市后總有效專利權期限不超過十四年。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