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茂在“部長通道”表示,2018年機構改革重組后,在獲得的突出和成效方面,包括企業準入提速、產品準入時間加快、審批簡化、審查周期縮短等方面。
其中,在企業的準入方面,環節從7個變成4個,大大方便了企業的準入。企業準入效率提升,促使大量新企業產生,市場活躍。
筆者還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全國所有城市實現辦企業8.5天,有些城市達到5天,這對于新企業而言無疑是好消息。
以制藥裝備企業而言,當前我國制藥工業生產速度的加快,給制藥裝備市場帶來良好的商機。企業準入環節減少,將會吸引更多的創業者開辦制藥機械設備企業。而在一些新企業涌入市場的同時,也會有一批企業退出市場,屆時行業將進行新一輪的洗牌,市場競爭也將更激烈。
在產品的準入方面,許可時間由60天降到9天,使得產品能夠較快進入市場。 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產品涌入市場,將給行業的老產品帶來沖擊。
在此背景下,制藥裝備競爭企業必須提升產品價值,打破原來的低水平重復生產、低價競爭的局面,走“高、精、尖”發展路線。
在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方面,也簡化了程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
以藥品為例,近年來隨著醫藥審批審評制度的深化改革,新藥審批速度加快。2018年,市監局加快推進藥品審批。
例如,2018年5月份,《關于優化藥品注冊審評審批有關事宜的公告》發布,罕見病藥品上市提速;在進口藥方面,2018年7月發布的《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 進口藥審批有望提速等。藥品審批程度簡化,新藥上市的速度也不斷提升,對于藥企和患者而言是雙贏局面。
在企業的商標審查周期方面,審查周期進一步縮短。按照《商標法》規定,法定審查周期是9個月,2017年壓縮到7個月,2018年進一步壓縮到6個月,對于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實際上,近年來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就以制藥裝備行業而言,一些大型廠商經常面臨來自友商或者其他相關領域企業的專利訴訟。還有一些“專利流氓”企業,自身并不生產任何實際產品,但卻借助專利授權和官司獲取利潤。
權利被冒犯讓生產企業“頭大”,行業發展也遇到了阻礙。而今商標審查周期縮短,有利于保護制藥裝備企業相關的利益。
據悉,2019年,市監局將繼續拓展商事制度改革成果,主要包括大規模推進“證照分離”,解決“準入不準營”的問題;將行政審批546項推行到12個自貿區,使企業在市場中更公平競爭;同時推進了“雙隨機一公開”的企業新型監管制度,推動企業保持自律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企業負擔。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