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措施的推進下,醫藥市場正在生變,給制藥裝備行業也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制藥裝備工業規模主營業務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7.74%。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市場競爭正在加劇。當前,在自動化、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動下,具備實力的制藥裝備企業正抓住機遇,加緊布局。
例如,楚天科技經過幾年布局,目前已經轉型為醫藥工業4.0智慧工廠整體解決商。根據公司的公告,新增訂單額較上年穩定增長,其中整體解決方案訂單增長明顯。
另外,楚天還于2017年聯合大股東完成對全球第七大醫藥裝備大鱷Romaco75.1%股權的收購,Romaco是一家老牌的固體制劑包裝生產企業,將與楚天科技在醫藥裝備制造上形成明顯互補。
但從制藥裝備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藥品生產制造與流通消費尚且處于機械化階段。楚天科技董事長唐岳指出,如果能夠采取醫藥智能制造和醫藥工業4.0的技術手段,就可以避免來自于藥品生產制造與流通消費環節所產生的質量缺陷與質量安全事故。
制藥裝備是與藥品直接接觸的設備,關系到藥品的質量和安全,因此其發展也影響藥品的生產與流通。據了解,我國制藥裝備起步晚,技術、經驗都還比較“稚嫩”,行業整體質量水平還難以與進口設備相抗衡,并且長期低水平重復生產的模式,導致市場上出現產品低價惡性競爭局面。
隨著市場趨于飽和,以及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制藥裝備企業不斷崛起,正朝著中低端階段向更高階段努力,而自動化、智能制造理念以及技術的普及,無疑是給國產制藥裝備企業提供了新的趨勢和轉型方向。
據介紹,醫藥智能制造與醫藥工業4.0可以實現即時、在線、全程、全方位地對藥品的生產制造和流通消費進行自動監控,并自動生成數據(且不可篡改),自動讀取數據,自動將數據存儲到云端,零延時,無死角,無盲區。根據法律授權,監管部門、藥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可以查閱、調取有關數據。
但從行業整體來看,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由現階段向著工業4.0轉型的路程還很遙遠。
唐岳表示,我國現階段藥品生產制造與流通消費由工業2.5發展至3.0、4.0階段,仍需10年左右的時間,這將是制藥裝備龍頭企業的黃金機遇期。
在制藥裝備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實則也是發展理念的改變,即由原來靠粗放型的量發展,到依靠技術創新、醫藥工業4.0的質的轉變。
不過也有業內指出,裝備制造是核心、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協同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都只是反映裝備制造水平的一種概念,不能作為主攻方向,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
另外,提高裝備制造的研發能力至關重要。業內指出,制藥裝備企業在抓裝備制造時,不能陷入智能制造的陷阱、柔性制造的陷阱、協同制造的陷阱、精密制造的陷阱,要抓住生產力的核心,創造價值,才能穩步提升競爭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