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降價”正成為國內醫藥行業的主旋律。尤其是在“4+7”帶量采購的推動下,中標產品大幅度降價,包括一些國外藥企紛紛下調價格保市場;諾華、正大天晴、石藥歐意、齊魯制藥等未中標品種企業也在主動申請降價,希望搶占集采外的市場。總的來看,藥品降價趨勢在所難免。
在此背景下,醫藥市場格局正在生變,企業競爭愈加激烈的同時,如何壯大醫藥產業也成為新的考驗。業內認為,壯大醫藥產業還需緊抓誠信與創新兩把手,從每個企業做起,扎實推進。
堅守立德立信之本
業內表示,醫藥企業應該樹立企業誠信,把誠信作為一種競爭力,在規范中競爭。
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其質量安全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作為生產藥品的醫藥企業,必須在生產、銷售中講究誠信,包括產品的實際療效、實際價值等方面。
“誠信二字說來容易,但在利益面前,往往落實困難。應該堅持把依法經營、規范管理作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引領產業發展的基本前提。”有藥企人員表示。
據悉,為樹立誠信意識、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該企業以建立規范高效的企業管理運營機制為目標,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企業管理與內部治理,規范員工行為,生產銷售安全、有效、可控的合格藥、放心藥,確保安全用藥。
提高產品創新性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藥產業規模已達到3萬億,但純粹研發制造型企業的規模只有幾百億。業內認為,醫藥企業要形成以科技為主的創新性,形成產品力,這將是一個新的競爭態勢。
恒瑞制藥董事長孫飄揚曾表示,如果沒有創新,臨床上有些疾病就不能進行有效治療。比如抗衰老,能不能活到100歲、120歲。
當前,隨著審批審評速度的加快,進口藥上市速度加快,但國產自主創新藥依然較少。藥監局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批準48個全新藥品上市,這48個新藥中,其中38個來自進口,10個來自國產。可見,我國在自主創新藥的研發方面還亟待提升。
“雖然當前藥品審批提速,一些海歸博士回國也給醫藥產業帶來新的活力,藥企的創新力度較以往有所提高,但由于制度上還存在缺陷,并且技術相對薄弱,與國外藥企相比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未來成長時間較長。”有藥企人員如是表示。
對此,該藥企人員認為,醫藥產業的創新還需要更多創新環境政策的支持,才能推動藥企提高創新的積極性,推動產品創新乃至整個醫藥市場的創新。
實際上,在環境利好的背景下,一些醫藥企業正抓住機遇轉型升級。例如,步長制藥正由銷售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轉換,由中成藥向生物藥、化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藥轉換,并逐漸由中國本土化向全球化轉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