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醫藥公司三季報預告陸續披露。數據顯示,三季報預告中,65家醫藥公司有47家公司實現凈利增長,37家負增長,整體上醫藥板塊繼續保持穩增長態勢。業內機構建議,重點關注三季報強勢主線,另外繼續看好醫藥外包、器械國產替代、創新藥等主線。
一、醫藥外包主線
新藥研發具有風險高、投資大、回報期長等特點,而醫藥外包能幫助藥企完成新藥研制中一部分相對通用且繁雜的工作,大大減輕藥企的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藥行業以及服務外包行業利好政策不斷,國內醫藥外包行業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業內預計未來5年藥物研究開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保持10%-15%的增速,2024年我國藥物研究開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以上。
2019年,在帶量采購的沖擊下,大批仿制藥企業創新轉型迫在眉睫,由于自身資源有限,于是不斷尋求醫藥外包,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2019年前三季度,CRO等多個高景氣細分領域保持穩健較快增長,未來龍頭公司份額不斷提升,結構優化加速。
就三季度凈利增長情況來看,泰格醫藥增長63.84%-70.08%,博騰股份增長25%-30%,康龍化成增長40%-50%,凱萊英增長35%-45%。
二、器械國產替代主線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替代也將逐步加速,預計未來行業市場規模也將不斷增長,到2024年達到8900億元左右。
2019年,隨著耗材集采的推進,器械國產替代有望迎來新一輪契機。業內認為,10月份醫藥行業或將正式開啟估值切換的投資機會,就中長期而言,受益于分級診療和技術升級的醫療器械。
例如,專營骨科器械的凱利泰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0%-50%。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骨科類產品銷售收入及利潤貢獻持續穩定增長,其中椎體擴張球囊導管相關產品的銷售收入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國內角膜塑形鏡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歐普康視三季度凈利增長30%-45%。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銷量增加、營銷服務終端收入增加等使公司實現了凈利增長。
三、創新藥主線
從三季度業績來看,證券人士建議更多關注業績有望持續表現優異的標的。建議關注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如恒瑞醫藥、貝達藥業、泰格醫藥、凱萊英、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等。就創新藥方面,看好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
近年來,恒瑞研發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都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8年占比15%,堪比跨國藥企的占比。另外,就創新藥上市情況來看,2018年,恒瑞醫藥的19K、吡咯替尼均已經上市,2019年PD-1上市。未來法米替尼、AR抑制劑、瑞格列汀、恒格列凈、瑞馬唑侖和海曲泊帕等創新藥有望上市。
復星醫藥自2018年以來,其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也均在10%以上。2019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共計13.51億元,同比增長13.69%。其在小分子創新藥領域有優秀的布局。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