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英國一位物理學帶頭人J·W.瑞利評論道:“除了氣球以外,我絲毫不相信其他任何飛行器。”7年后,懷特兄弟造出了飛機。1956年,英國皇家天文學家理查德·范·德·里特·伍利向報界宣布:“太空旅行純粹是無稽之談。”僅僅一年后,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未知事物的變幻莫測、現有的思維僵局和其他支撐技術的阻礙,讓我們總是猜錯未來世界的面貌,因為常常無法判斷未來,所以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自然界的許多方面一樣,非常復雜而且不確定。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我們回顧過往,也不難發現,對于工業自動化的“大腦”——控制系統而言,在開放性方面的創新曾經如此困難:時隔多年,基于PC的控制技術才能夠與PLC各領風騷,而開放的以太網技術能夠在工業領域最終與現場總線共存。
在石化、電力等過程控制行業,由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考量,開放性創新顯得更加困難重重。從1975年全球第一款集散控制系統(DCS)面世到今天真正基于web的西門子SIMATIC PCS neo的出現,經歷了遠比機器控制領域更加復雜、更加漫長的技術迭代和檢驗,也必將經歷或許同樣漫長的心理跨越。
正如飛機和計算機的出現之初,基于web的過程控制系統的出現,勢必面臨原有DCS技術和用戶習慣的強大阻力,但SIMATIC PCS neo本身或者是其后來更完善的版本,仍然有可能會成為將過程控制帶入數字化時代的里程碑。
SIMATIC PCS neo帶來的改變是什么?
其一,DCS系統的編程組態功能是實現整個工廠生產控制可視化的關鍵,可謂整個人與工廠自動化的對話界面。SIMATIC PCS neo帶來的最大的改變就是從前難以想象的、基于Web的編程組態能力。通過集中的、面向對象的數據管理,可確保所有參與者始終可以訪問并獲得一致的數據信息,這將支持用戶在工程和運營領域開展基于Web的跨區域合作,從而幫助用戶大大提高正確決策的速度和效率。
支持多用戶基于Web同時并行開展工作意味著,用戶只需要一個賬號和密碼,以及授信證書,項目的每個成員可以隨時隨地拿著任意終端以Web訪問的形式進入neo的平臺直接進行操作,而本地終端無需進行客戶端安裝。所有項目成員使用的是統一的數據庫,每個用戶可以使用獨立的會話完成各自的工作。這些工作成果可以發布并共享給其他人,SIMATIC PCS neo可以自動保持項目所有數據的一致性。
那么,關于傳統DCS最值得稱道的安全性尤其是信息安全如何繼續得以保障?西門子過去在信息安全領域針對工業信息安全需求做了非常多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提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縱深防御”理念。SIMATIC PCS neo完全遵循“縱深防御”理念,同時還融入了Web安全的各種策略(例如引入SSL網絡傳輸加密技術、數字證書驗證技術等)。此外,SIMATIC PCS neo的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遵循安全編碼原則,完全符合IACS安全標準,并已經獲得了基于IEC 62443 標準的TüV證書。
更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將來可能出現的基于網絡的安全技術,都可以方便地嵌入SIMATIC PCS neo的系統中,這也是為什么說SIMATIC PCS neo是一套面向未來的、安全的DCS系統。
習慣成自然,習慣也往往成為創新的阻礙。但是,大風起于青萍之末。從其他科技領域到工業自動化領域,從機器控制應用到過程控制應用,技術的演進可能沒那么快,但仍然無可阻擋。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