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發展的角度,西門子最新發布的新一代過程控制系統SIMATIC PCS neo產品,最大的優勢體現在,更多地以軟件創新定義了DCS(集散控制系統)的發展方向,將數字化與傳統的過程控制領域進行了一個很好地融合。
其一,盡可能地利用web技術。
無論是在DCS系統的編程組態過程中,還是在直觀便捷的圖形化應用界面上,都極大地提醒著我們:科技完全可以成就工業之美。
面向對象的設計而非結構化設計,本是現代軟件工程中的重要思想,大大提高了軟件的重用性、靈活性和擴展性,這一點在SIMATIC PCS neo的設計中也得以借鑒實現。早在10年前,DCS系統的工程開發對于控制系統工程師而言是一項極其繁瑣但又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當時的工程師可能很難想象:一位在夏威夷海岸的工程師和一位在原始森林中的工程師,他們僅僅依靠手機或iPad就可以協同進行DCS編程組態。而今天,基于Web的SIMATIC PCS neo實現了這一場景。正是基于清晰的職責和分級授權管理模式,SIMATIC PCS neo可以支持多用戶基于Web同時并行開展工作,而與用戶所使用的終端無關,無需進行客戶端安裝。所有項目成員使用的是統一的數據庫,每個用戶可以使用獨立的會話完成各自的工作。這些工作成果可以發布并共享給其他人,SIMATIC PCS neo可以自動保持項目所有數據的一致性。
與此同時,直觀便捷的圖形用戶界面也是此次SIMATIC PCS neo帶給業內的一大驚喜。據悉,SIMATIC PCS neo的操作屏幕分為菜單區、導航和工作區,使用直觀而且方便。用戶只需通過點擊鼠標,即可訪問每一個應用子程序。通過SIMATIC PCS neo的軟-件平臺,用戶可以方便、隨時地在工程組態、監視與控制視圖之間切換。
其二,模塊化的封裝與利用。
大規模自動化系統幾十年來一直是生產線控制的核心。現在,在消費者需求的驅動下,一種可替代的即插即生產的模塊化自動化方式正在形成。對于許多生產線來說,尤其是在制藥、精細化工和食品飲料加工業,更多的定制化產品、更短的交貨期和更小生產批次和更低的價格等都是這些行業面臨的挑戰。面對上述的現代挑戰,需要一種新的方法——基于模塊的自動化系統有可能成為在物聯網和工業4.0概念中的應用基石。
模塊自動化實質上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和面向服務的即插即生產整體控制策略。根據這一策略,過程任務被細分為更小、更易于管理和預先具備控制功能的構建模塊,譬如閥門和水泵,而DCS將演化為一個業務流程系統,來管理模塊化單元的操作。
首先西門子SIMATIC PCS neo本身采用了靈活的系統架構設計,結合CMT/EMT這種模塊化的理念,以及批量部署的特點,讓工程組態變得更高效、更靈活。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利用通用標準模塊類型包(MTP)的設計理念,通過創建模塊和業務流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框架,無需特別組態,就讓第三方OEM和系統集成商設備的集成變得更加方便,幫助用戶輕松實現“即插即用”。
SIMATIC PCS neo為代表的模塊化過程自動化設計理念,成為了過程工業企業未來的技術演進方向之一,將給過程工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就像搭積木一樣,模塊可以被復制并增加或減少,以滿足快速變化的產能需求。而通過簡單的改變幾個模塊,就可以生產處一種全新的產品。
站在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新一代過程控制系統SIMATIC PCS neo,我們不難發現,軟件對傳統自動化技術的影響與日俱增,而科技的創新并不僅僅在于技術本身,也往往有可能來自于基于技術的思想和策略創新。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