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通社獲知,近日,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合作開發的中藥6類新藥參芪麝蓉丸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NMPA) 批準的臨床試驗許可,臨床擬用于治療輕、中度脊髓型頸椎病(中醫辨證屬于氣虛血瘀腎虧證)。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其他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頸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是指由于頸椎小關節及椎間盤退變為基本病理基礎,繼發形成椎體緣骨贅,并以此壓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使該節段椎管管腔狹窄并導致脊髓的慢性壓迫或(和)脊髓血供障礙并引起與之相關的脊髓功能障礙的頸椎病,占所有頸椎病的10%-15%。
目前,臨床CSM的治療尚缺少能有效控制其病情發展,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的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藥物、手術干預是現代醫學CSM常規治療方法。其中藥物治療目的多在于控制患者疼痛、麻木等癥狀,而缺乏緩解神經病變的作用。手術干預雖對CSM療效較為確切,但亦存在術后并發癥較高、壓迫減輕后功能恢復欠佳等不足。基于上述原因,尋求進一步有效、安全干預CSM,并能快速運用于臨床的治療手段是藥物研發當前關注的重點問題。
2015年5月,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合作開發中藥6類新藥參芪麝蓉丸。該新藥開發的臨床價值在于脊髓型頸椎病的早中期防治及后期配合手術治療解決局部炎癥、缺血或瘀血刺激導致的脊髓繼續受損等問題,提高臨床療效,可填補目前針對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藥物空白,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和臨床意義。
(審核編輯: Doris)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