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之一。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這是落實加快5G等“新基建”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當前5G商用關鍵時期推動5G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引。
加快5G發展及與經濟社會融合,有賴于通信行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通知》受到通信業重點關注,也讓行業人士備受鼓舞。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業界對5G商用的未來充滿信心,5G融合應用場景、培育經濟轉型新動能的成效已經顯現,5G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
加快5G發展提振行業信心
此次下發的《通知》不乏亮點,一些提法均為首次正式提及。比如支持基礎電信企業以5G獨立組網(SA)為目標,控制非獨立組網(NSA)建設規模;鼓勵地方政府將5G網絡建設所需站址等配套設施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適時發布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等說法。
中國移動發文表示,將認真落實《通知》要求,全力推進“5G+”計劃落地實施,力爭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5G基站總數達30萬的目標,確保年內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力爭今年發展7000萬戶5G資費客戶,帶動銷售1億部5G終端。
5G消費正在加速,《通知》提出培育新興消費模式,加快用戶向5G遷移。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3月26日,我國5G手機產品類型76款,累計出貨量超2600萬部。可以看到,開年以來,各大手機品牌競相發布旗下新款5G旗艦智能手機。外觀驚艷、性能強大、影像出色、游戲極致、5G和Wi-Fi 6助力等,每一款手機都刷新了我們對于旗艦的定義。目前,大部分5G旗艦手機的核心搭載了高通驍龍865移動平臺。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中國提出著力發展“新基建”,把5G發展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運營商已在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今年中國的5G市場也擁有了更強的推動力。與眾多手機廠商的看法一致,高通對今年中國和全球5G手機市場的表現持積極態度,認為今年5G將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獲得快速發展。高通將抓住5G帶來的機會,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產業的合作,通過高通的技術為更多的產業賦能,不僅是智能終端領域,還包括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
“愛立信作為5G產業直接從業者,深受鼓舞。”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表示,工信部的文件從某種程度上解答了如何著手“新基建”、有哪些保障措施等問題,給行業里的廠商和參與者更清晰的方向。現在各國經濟都受到疫情的影響,此時中國提出“新基建”正當其時,不僅通信行業將因此直接受益,還將帶動整個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加快5G發展,既有利于穩定國內投資,又能帶動消費升級和就業。根據中國信通院的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累計帶動相關投資超過3.5萬億元。2020-2025年,5G商用將帶動超過8萬億元的新興消費。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5G加快與垂直應用融合發展
加快豐富5G融合應用場景、培育經濟轉型新動能是《通知》的核心目標之一。《通知》重點推動5G+醫療健康、5G+工業互聯網、5G+車聯網應用,推動5G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實現規模化發展。
自5G商用以來,醫療作為重要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各種案例。此次疫情堪稱5G技術進入醫療行業應用的重要轉折點,5G+醫療已經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階段”,發揮出實質性作用。天津市遠程醫療協會會長馮雪表示,5G支撐的遠程技術可充分調動各地的多學科專家資源進行遠程會診,在迅速給出診療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還減少了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的消耗。經此一疫,中國醫療行業,從政策、趨勢到消費者習慣等都迎來深刻變化,在5G推動下,醫療行業的數字化加速前行。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此前工信部下發的《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多處提及“5G+工業互聯網”。 2月20日,華為聯合行業伙伴,發布基于上海海思5G模組中間件的一系列行業類和消費類模組。基于海思5G模組中間件,長虹旗下愛聯科技已經推出了全球首款5G視頻專業模組、5G工業互聯網專業模組和5G智慧交通專業模組,廣泛應用于包括5G 8K電視、5G工業產線、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3月26日,雙方簽署“5G授權”合作協議,在“新基建”背景下共同加速5G在智能制造、多媒體、能源、交通等領域的規模商用,共同構筑繁榮的5G生態。
5G被視為推動車聯網快速發展的賦能器。這得益于5G實現了從通信技術向通用技術的蛻變。車聯網的演進包括LTE-V2X和5G 新空口V2X兩個階段。如果說前者為車聯網提供了基本的安全業務,那么后者則為未來自動駕駛鋪平了道路。“5G新空口會進一步增強移動通信能力,在5G新空口的框架下,C-V2X會實現非常好的演進,進一步支持自動駕駛。”高通技術標準高級總監李儼說。根據預測,從2018年起車聯網將迎來持續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到2035年將占據全球25%左右的新車市場,車聯網規模初步形成。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戰略研究部主任劉鐵志認為,5G應用將激發新型消費,加快商用進程,直接推動5G手機、智能家居等終端消費,培育諸如超高清(4K/8K)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新型服務消費。5G應用還將釋放生產潛力,加快向工業、交通等垂直行業深度融合,開啟產業互聯網新藍海,推動數字經濟實現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經濟雙輪驅動。
5G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
《通知》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著眼于未來的技術變革,將推動基礎技術變革,促進移動通信技術代際躍遷,有望帶動核心芯片、關鍵元器件、基礎軟件等技術突破。
針對我國5G產業鏈的不足,加快5G技術創新,是帶動通信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保障。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對《通知》進行了解讀時稱,一是加強5G技術和標準研發。需把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5G基礎架構研究,加快關鍵元器件、軟件、儀器儀表、模組等研發及應用,發展壯大5G產業集群;二是開展5G測試驗證。持續開展5G增強技術研發試驗,加快毫米波設備、5G SA設備等的測試迭代,促進系統間互操作,加速技術和產業成熟;三是強化5G技術創新支撐能力。支持領先企業基于5G打造并提供行業云服務、能力開放平臺、應用開發環節等共性平臺,搭建檢測認證平臺,鼓勵開源生態建設,促進開放式創新。
中國是全球5G標準制定的重要貢獻者,中國廠商5G標準必要專利持續領跑。近日,中國廣電700MHz頻段2×30/40MHz技術提案獲采納列入5G國際標準,也成為全球首個低頻段大帶寬5G國際標準。業界分析,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5G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加快5G技術研發和測試驗證,推動5G端到端產業成熟,中國移動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測試力度,牽頭推進全面支持5G場景的R16國際標準成熟和增強版本R17國際標準立項制訂,不斷提升我國5G國際話語權;積極發揮基礎電信企業“扁擔效應”,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促進我國力推的5G 2.6GHz、4.9GHz頻段端到端產業成熟和國際化應用,帶動我國信息通信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云網融合方面,聯想面向產業有大量技術積累,希望將5G技術、AI技術、云技術結合到一起,為垂直行業提供服務。專注于5G領域研究的聯想云網融合事業部致力于在5G O-RAN(開放無線架構)、NFV、邊緣云等領域成為運營商和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去年年底,聯想5G云網融合總部基地落戶重慶,對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而言是一個強大助推器。聯想云網融合技術降低運營商推廣5G的費用,將加速中國5G的落地速度。
5G已超越通信領域,成為通用型平臺技術,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5G同時還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行業緊密結合,支撐其他“新基建”發展。中國5G發展再提速,不僅有助整個通信產業鏈保持良性迭代,也對疫情之后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