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與人們健康休戚相關,也關乎國計民生與社會穩定。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近日,《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該標準已公開征求意見,于2020年8月5日前截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消費者的健康飲食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成為當下人們的焦點問題。其實,早在2019年,在“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便提出,須深化改革創新,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等“四個最嚴”,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們餐桌飲食安全。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雖說利用傳統的檢測方法,其準確性,靈敏性都相對較高,但涉及的實驗較多,設備貴重,操作繁瑣,檢測時間較長,且要大量的專業人員參與。
近年來,許多快速、簡便、準確、高性價比的現場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在食品檢測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食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篩查把關的重要技術支撐。
而今,恰逢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加快新技術和食品檢測行業的銜接,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安全快速檢測方法、檢測人員操作、試劑檢測能力等參差不齊的問題明顯,亟待制定相關標準,對安全快速檢測限量、快檢操作等相關方面進行規范和統一。
為此,由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由福州經濟開發區物聯網產業協會歸口的《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為確保該團體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及可操作性,該標準已公開征求意見,于2020年8月5日前截止。
從快檢設備的要求及指標來看,《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明確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主機、分光光度比色檢測模塊、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模塊、比色法成像模塊、內嵌式數字化管理模塊、身份識別管理模塊、打印模塊、電磁兼容性等13個方面進行規范要求。
其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至少要包含分光光度比色檢測模塊、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模塊、比色法成像模塊及其他能實現相同功能的檢測模塊中的一種或幾種,具備4G/5G、GPRS等無線通訊功能中的一種或幾種,二維碼掃描功能等掃描識別功能中的一種或幾種,具備支持樣品采集攝像頭,及其他能實現相同功能的外置設備等。
隨著之后《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發布,有利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測機構、企業等單位對食用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的安全快速篩選檢測等,并形成區域性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提高監管效能,保障相關農產品食用安全,為規范快速檢測產品生產和檢驗提供可靠的技術基礎,加速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方法標準化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