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單詞“Giga”,是一個表數10億的計量單位,1小時內產生/消耗10億瓦特電力被稱為1吉瓦時(GWh)。從特斯拉(Tesla)所打造的全球最大鋰電池工廠的命名——Gigafactory來看,不難窺見其意欲稱霸全球電動汽車及鋰電池領域的雄心。
向來熱衷于保密的特斯拉自2014年6月開建Gigafactory以來,一直嚴格限制媒體的進入,對外公布的信息也十分有限。上周,Gigafactory開始對其股東和部分媒體陸續開放,并于7月29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
在建的Gigafactory,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工廠
Gigafactory是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未來的關鍵,這家已有13年歷史的公司至今從未實現過全年盈利目標。特斯拉想要借助Gigafactory實現鋰電池的規模化生產,進一步削減電池成本,最終完成自身從豪華車制造商到平價電動汽車、皮卡甚至中型卡車制造商的身份轉變。
公司預計,2018年該工廠的電池產能將達35GWh(相當于2014年全球電池的產能總和),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還能達成150GWh的產能。紐約市的年均電力需求約為52GWh。至2018年,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將下降逾30%。
Gigafactory里的Model 3汽車
3月底,特斯拉公布了第四款電動汽車——Model 3。一周之內就有超過32.5萬人預定并支付了1000美元/輛的訂金。在目睹市場龐大的需求量后,該公司將其原來實現50萬輛年產量計劃提前兩年至2018年。考慮到特斯拉2015年總共僅生產了5萬多輛汽車,這一目標可謂雄心勃勃。
左圖為目前只完成14%的Gigafactory;右圖為最終建成圖左圖為目前只完成14%的Gigafactory;右圖為最終建成圖
因有Gigafactory的強大產能撐腰,起價約為3.5萬美元的Model 3成為了迄今特斯拉最為便宜的車。目前特斯拉已推出的Model S和Model X汽車所使用的蓄電池均為日本制造。然而,特斯拉眼下最為迫切的任務是要完成其計劃在明年年底上市的Model 3的生產。
7月新增區塊顯示圖
雖然目前Gigafactory中已有部分廠區投產,但這座巨型工廠的建設進度目前只完成了計劃的14%。因此,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決定加快Gigafactory的建設進度,預計明年二季度的建設進度將完成31%,全面投產約為2020年。據最新流出的規劃建設圖顯示,7月新建的4個廠區將擴大工廠規模至目前的兩倍。
關于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還有很多既有料又有趣的信息。
將成全球第二大建筑物 可抵御地震 外形似鉆石
總耗資50億美元的Gigafactory選址于美國內華達州斯托里縣中3200英畝(約合12.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實際上,該工廠的最初選址面積僅為1000英畝,2015年6月,特斯拉又買下了1864英畝的毗連地,延伸部分超過126英畝。2020年完建時,Gigafactory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建筑物,規模稍小于位于華盛頓州埃弗雷特市的波音工廠(按體積計算是全球第一大建筑物)。
據彭博社消息,特斯拉之所以將選址定于內華達州,部分原因是看中了該州13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免費的土地使用權等優惠政策,特斯拉在未來20年內將持續受益于此。
Gigafactory按區塊依次建設Gigafactory按區塊依次建設
Gigafactory的建造是按照區塊依次進行的,并非同步,因此有些區塊已率先投產。據外媒Tech Insider報道,為抵御地震,該工廠以四種不同的結構建立在四個獨立的地基上,僅一個地基就花費了1600萬美元。
與特斯拉的汽車一樣,公眾同樣十分關心Gigafactory的外形設計。“我們將確保它看起來不錯,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這的確是工廠,但我們也關心美學設計。”馬斯克說,“之所以將外輪廓設計成鉆石狀,原因是如果造成盒狀,工程量將更加浩大。因此為了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我們把它造成了鉆石的形狀。”
實現規模經濟效應 僅用可再生能源
特斯拉建設Gigafactory的初衷就是通過供應鏈一體化來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眼下制造業的運輸成本日益增長,而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工廠全部建造在一個地方。”馬斯克說。
裝滿原材料的軌道車將從礦山駛進Gigafactory,再滿載著電池駛出
Gigafactory內部將設有與外部相連接的軌道,軌道電車將從原材料地出發,將原料運入工廠內進行加工,與此前的對外加工或采購不同,特斯拉這次將電池制造所有流程都集中在工廠內部。
據外媒報道,在Gigafactory中,日本松下公司負責制作電池的電芯,特斯拉負責進一步組裝電池模組和電池包。“我們的工程隊伍與松下公司的緊密合作,顯著提高了電池的生產效率。目前我們的效率很可能已接近全球最好的電池工廠的3倍。”馬斯克說。最后,再由軌道電車將電池成品運出工廠,以此形成閉合的一體化供應鏈。“這是史無前例的,至少在電池領域是這樣。”馬斯克說。
此外,回收和能源自供應也是特斯拉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的重要組成部分。
Gigafactory將配置最先進的循環系統,所有的舊電池組都可回收。為實現能源的自供應,該工廠的屋頂和周圍山頂都鋪設上了太陽能面板,未被消耗的電能將被儲存,以供在沒有光照的時候使用。除了太陽能,地熱能和風能也在應用范圍之內。
闊綽的合作伙伴及其神秘的制造機器
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廠商松下公司(Panasonic)是特斯拉在Gigafactory項目上的戰略合作伙伴。近日,松下宣布將發行價值4000億日元(約合39.08億美元)的企業債券,發行債券所得的部分資金將被用于投資Gigafactory。此前,松下已為該工廠投資了16億美元。
馬斯克稱,松下布置在Gigafactory內的制造機器令人印象深刻。工廠未來的電池輸出速度“將比機槍射出的子彈速度還快”。
上周的開放日,Gigafactory內的重要機器設備屬于最高機密,幾乎都被蓋上了防水布,且不允許拍照。但仍有受邀者曝光了一些尚未公布的松下制造機器的照片。其中,就有馬斯克的母親Maye Musk。
松下的電芯制造機松下的電芯制造機
松下的負極壓力機松下的負極壓力機
據外媒消息,這些新機器為Model 3汽車打造出了全新的蓄電池,21700型號,直徑為21mm,高為70mm。此前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所使用的電池是18650型號,直徑18mm,高65mm。
21700號電池
馬斯克表示,一旦21700號電池實現量產,Model S、Model X 和Powerwall上的電池都有可能被更換。
“機器人造機器” 工廠高度自動化
無論在什么場合,機器人永遠都是最奪人眼球的存在。特斯拉計劃在Gigafactory全面投產時雇傭逾10000人,而這一目標需要自動化來助力完成。
特斯拉聘請了埃里克·克里斯坦森(Eric Christensen)來管理自動化,他曾在芯片制造商AMD公司從事制造業自動化工作,已有逾20年的從業經驗。克里斯坦森主要負責工廠內整體設備布局和物料流程,其中均有機器人參與。目前看來,工廠內協助工人制造機器的機器人大致有3種。
“Adept Lynx”,可負荷60kg的重量,工作時間長達19個小時,還可自主安排充電
首先是最為常見的自動引導車(AGV),它們依靠地面磁鐵或導航信標來移動或改變路徑。特斯拉開發出了重載版本。
其次,就是用于材料運輸的自動駕駛智能車(AIV)。Gigafactory所使用的AIVs由美國專業從事工業自動化的高科技生產企業Adept Technology公司制造,名為“Adept Lynx”,可負荷60kg的重量,工作時間長達19個小時,還可自主安排充電。
與AGV或其他機器人不同的是,AIV不需要被固定在某個位置,或遵循地面的磁鐵或導航信標來移動。它只需使用數字地圖就能夠自由自主地穿梭于工廠,檢測傳感器保證其安全地避開人類和障礙物。有趣的是,特斯拉還把其中一個AIVs改造成了《星球大戰》里R2-D2的樣子。
M-900iB機械臂M-900iB機械臂
Gigafactory所使用的、目前已知的最后一種機器人是重載機械臂,特斯拉已在其弗里蒙特工廠中廣泛使用。不同于弗里蒙特工廠中的庫卡機械臂,Gigafactory選擇了發那科機械臂——M-900iB。一個機械臂系列可有效負荷700公斤,單個機械臂可負荷360公斤。
最后,還要一點要告知諸位。實際上,特斯拉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的準確名稱應為“Gigafactory 1”。沒錯,這只是第一家超級電池工廠。馬斯克表示,未來將在特斯拉汽車銷售區域或有消費能力的區域,如歐洲、中國、印度等地區建造更多的Gigafactory。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