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以快放形式記錄了全長19分鐘的打印過程,就像科幻小說一樣,一臺機器浸入一灘淺黃色粘稠液體中,抬起之后隨之出現的是一個真人大小的“手”。以上過程是一種被稱為立體光刻的3D打印方法,用水凝膠作為打印材料,快速制造仿生器官。這一項目是由前布法羅大學學生,現為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的博士后研究員Nanditha Anandakrishnan博士,以及現為Sprint Ray公司的研究員Hang Ye博士完成的。項目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生物醫(y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資助,由布法羅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和Jacobs醫(yī)學與生物醫(yī)學學院提供額外資金。
△傳統(tǒng)方法制造的手模型因脫水變形
項目文章于2021年2月15日發(fā)表在了《高級醫(yī)療材料》雜志上,文章介紹了一種快速水凝膠立體打印(FLOAT)方法。利用這種方法,科研人員可在數分鐘內創(chuàng)建厘米大小的多尺寸固體水凝膠模型,這比行業(yè)標準速度快了10到50倍。不僅如此,文章稱這種方法還能顯著減少傳統(tǒng)3D打印方法中因長時間暴露于環(huán)境應力中導致的模型變形和細胞損傷。
使用傳統(tǒng)的3D打印方法制作這只手需要六個小時,FLOAT的出現加速了3D打印生物器官的制造速度。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打印帶有嵌入式血管網絡的器官,還可以在模型中植入細胞。通過測試細胞存活和功能,科研人員還發(fā)現在模型中心進行介質灌注,可以維持較高的細胞活力和代謝功能。
這項研究現實了3D打印技術在生物制造領域的可行性,并有望成為未來人體組織和器官生產的核心部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生物技術可以挽救那些由于供體器官短缺而危在旦夕的無數生命。
參考閱讀:
1.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團隊在3D打印器官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2. Nature Materials 評論| 生物打印更好的類器官
3. U at Buffalo researchers make miracle translucent yellowgoo
4. Rapid 3D printing method moves toward 3D-printed organs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