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前沿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又以智能健康硬件產品最甚,比如智能手環、智能秤、智能血糖儀等等。但是,這些打著“健康”名義的產品真的做到了所謂的促進健康嗎?
以智能穿戴健康設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手環為例,通常來說,智能手環的宣傳語都遵循著這樣一個“套路”:可以隨時監控人體的心跳、血壓等,還能監測人體攝入的各種能量,隨時隨地監控人體健康狀態等。從表面看,智能手環的功能的確很強大,但往深處進一步探究,我們就會發現,它僅僅只提到了“監測”,并且,就在近日,英國《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志》也刊載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顯示,智能手環等運動追蹤器并沒有促進健康的作用。
當然,以上只是當前智能健康領域隱患的冰山一角,而縱觀整個行業,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表示:智能健康行業或許正在停滯不前。
為什么說智能健康行業停滯不前?
論起發展前景,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達4221萬部,其中智能穿戴產品占比56%,而智能手環產品則占據了智能穿戴產品的58%。有了此數據,再加上其他一些智能健康硬件,由此我們應該可以預料到,該市場的未來前景還是極好的。不過,每個市場的發展歷程都會有幾只“攔路虎”,智能健康行業亦如此。
數據準確度無保證。當下,不管是醫療,還是運動,智能健康硬件所有功能的提供都是基于數據進行的,然而,測量出來的數據就一定準確嗎?
以智能體溫計為例,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體溫計有很多種類型,像什么入耳式的、可貼式的等等。在用戶體驗上,其可以實時監測提問,并根據數據繪制變化表,的確給予了寶爸寶媽、孕婦等群體極大的便利,但是,也有不少用戶表示,在體驗多款智能體溫計后會出現數據不一致的結果,這種情況就相當尷尬了,我們該相信誰呢?或許應該誰都不相信?照此來看,如此簡單的數據監測都不能做到準確,對于那些要求精確數據的智能健康硬件,誰又能抱以絕對的信任?如果連最基本的數據測量都不能夠達標的話,哪怕功能再強大,相信智能健康行業也難以很好的繼續發展下去。
偏離初始軌道。智能健康,顧名思義就是圍繞“健康”來進行展開,包括醫療、保健、健身等多個領域,但是為了市場份額的占領,有不少企業正在慢慢偏離“健康”軌道。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那占據了智能健康硬件大半江山的智能手環。由于數據監測功能的大同小異,為了爭奪市場,不少企業開始另辟蹊徑,但是方向卻出了差錯。比如6月份公布的小米手環2,除了健康監測之外,其還添加了來電提醒、免密支付等功能。講真,“專一而專注”才是一款產品能夠做到極致的精髓,既然本質是一款健康監測產品,又不可能取代智能手機,為何還要增添那些如同雞肋的功能?堅持初衷,將健康監測做到準確、全面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擴展性太低。在數據測量能夠確保足夠精準的基礎上,擴展性應該就是最大的問題了。對于智能健康行業,其最大的價值就在于智能在健康的體現,而這正是當前智能健康產品所缺乏的,也是一種“偏離初衷”的側面表現。
比如智能運動服,該產品通過所配備的傳感器能夠監測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狀態,并將收集到的數據發送到智能手機,以讓用戶查看肌肉訓練情況,避免訓練不足或是訓練過量,但現實中大部分健身用戶都不是專業人士,所以這些數據的可參考性幾乎為0。事實上,解決方案才是人們想要的東西,而這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此時,一個能夠進行數據分析、繼而生出解決方案的平臺就成了必然。另外,在醫院進行診療時,若有這樣一個平臺,能夠讓醫生在病患達到之前就能夠了解其各項數據,就不僅為病人留出了更多的治療時間,也進一步提高了醫生的治療效率,從而就形成了一個“剛需”。
怎樣才是解決之道?
針對當前智能健康行業的困境,不求一步到位,但求循環漸進。一般來講,數據的測量主要依靠的是傳感器,比如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都搭載的心率傳感器,其本質一般是光學傳感器。但是,該傳感器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像膚色深淺、手環與皮膚的距離等等。對此,目前最主要的解決措施是通過算法進行優化,例如做一個加權平均,而不是直接采用原始測量數據。因而,如何創造更為精確的傳感器,或是如何利用算法優化數據就成了首要考慮的事情。
另外,云服務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加載了區塊鏈的云服務。在用戶測量之后,產品會將數據傳上云平臺,并且是不可更改的,而醫療機構、健身機構等第三方服務就可以依據這些數據來提供解決方案,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提供極大的幫助,比如在病患尚未清醒的情況下,根據記錄的數據及時、準確的制定治療等等。
結語
當前,智能健康行業的發展可謂在一個“瓶頸期”,幾年來少有突破,更是呈現出一副“支離破碎”的情景:智能手環等智能健康硬件只專注于數據的測量,并且內部消化;手術機器人、機器學習診斷等智能醫療手段也只是局限于醫院這一個空間。對于兩個關系本應該千絲萬縷的行業,它們的現狀顯然過于封閉,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不過,隨著國家政策條例的出臺,結合當前的市場狀況,相信涉足智能健康領域的企業也能夠有所警醒,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增強與醫療、健身等健康相關行業的關聯性,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