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主題為“科技向實·萬物生長”2022釘釘發布會,釘釘總裁葉軍對釘釘的戰略方向、開放邊界與生態關系進行了系統性闡釋,公布了品牌升級后的全新Slogan、Logo及品牌片,同時發布了體現釘釘深度開放能力的“酷應用”、全新升級的釘釘6.5版本、釘閃會2.0版、釘釘F2視頻會議一體機等一系列新產品。
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以《從技術迭代看中國的數字經濟》為主題發表演講。張軍認為:技術的迭代,可以推動數字經濟中的頭部企業,沿著創造更良好的服務生態的方向,推動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的發展令人振奮,而技術的迭代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的作用,比在其他傳統行業當中都變得更重要。張軍在演講中指出,“技術的迭代,一方面造成數字經濟具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讓這種市場權勢只能維持更短的時間。”
針對這一問題,演講中提到,中國的數字經濟的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要沿著構造開放生態的模式發展,這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驅動技術不斷的迭代。某種意義上講,現在去構造開放的服務生態,也符合國家對數字經濟的監管方向和監管理念。
張軍對于釘釘的開放生態表示認同,他提到:“為什么像釘釘這樣的公司需要去構造一個生態的服務網絡,讓更多領域中的企業能夠跟頭部企業形成合理的分工,(這樣)大企業可以更好的做定制服務,中小企業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所以這不是贏者通吃,而是一個共贏的市場格局的形成。”
以下是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院長張軍。很遺憾,這次沒有辦法到現場跟大家做面對面的交流。但我很榮幸,能夠參加釘釘的發布會,在這里通過視頻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分享。
我是經濟學家,很多人談數字經濟,我其實對數字經濟當然是非常的看好。不過我想做金融或者是做技術的朋友,在數字經濟這個領域當中我們關心的不是同一個問題。現在數字經濟在中國確實有比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在過去十年,我們的數字經濟按照國家的寬口徑的核算,現在已經接近40萬億的規模,占到GDP大概36-37%的份額。當然,我們如果對數字經濟的范疇進行詳細的分析,比如說你去看那些核心的部門,比如說一些跟數字經濟的制造能力、服務能力有關的核心部門,可能中國在這部分上面的占比還是相對弱了一些,比如說跟韓國、美國去比,我們在這上面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但是我們從更廣義的數字經濟、經濟數字化的定義來核算我們的經濟活動的范圍,我相信中國現在數字經濟的規模應該是非常大的。現在有很多人講說,中國大概是僅次于美國的規模。當然,中美之間也在很多方面各有長處和短處,美國在機器人方面、AI方面,發展的更快一些。中國現在也在迎頭趕上,中國特別是在5G這個領域當中,有了比較大的進展。現在據說我們的5G基站占全球規模的80%,也有人說90%。
總而言之,我想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來講,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的引擎,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就差不多十年的時間,中國的數字經濟獲得了超常的發展態勢。很多人拿中國和美國做比較,看GDP在這當中有多大份額是數字經濟。現在據說,中國的數字經濟的份額已經占到GDP的36-37%,我也看到有說40%。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數字經濟的統計口徑。我也問過國家統計局的有關的領導,他們也給出不同的一個答案,國家統計局目前正在推進對數字經濟核算的比較精準的一個方法。當然,拿中國跟美國、跟韓國去比,我們看到有些領域當中,中國的數字經濟顯然是比另外一些方面做的更好。這個可能跟我們整個場景的規模,多樣性,我們的人口規模,市場規模有很大關系。比如說我們在電商、在平臺上面顯然都比美國、韓國做的好。但是我們在一些核心的數字基礎部門當中,有些領域可能還不夠。有人用所謂核心數字經濟的這樣一個統計口徑,然后換算成GDP的比重,有人算出來說,中國可能只有5%、6%,比韓國、美國要來的低。
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的發展,應該說是非常非常的令人振奮。我想中國是一個大國,盡管我們作為后來者,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最初可能我們的模型都是拷貝美國的,但是現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們也看到很多美國的我們的對手也開始向中國學習。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他就講,其實我很后悔,應該早一點去學騰訊的微信,等等。所以可見,在數字領域當中,其實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系統。我想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在數字領域當中完全自我循環。同樣美國也不可能這樣做。所以數字領域在全球范圍來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跨國的領域。我相信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中國也會更加鼓勵開放性。而這個開放不僅僅是國際的開放,其實我們國內的數字經濟領域當中的這些頭部的企業,這些重要的數字平臺,都面臨開放的問題。
那么為什么開放這么重要?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字經濟發展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這個就是我今天談到的技術的迭代。其實技術的迭代在數字經濟領域當中,可能比在任何一個其他的傳統行業當中,都變的非常重要,都變的更重要。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因為數字經濟有一個跟傳統經濟非常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像網絡平臺,你看它具有非常非常強大的網絡效應,然后有規模經濟,當然傳統經濟也有規模經濟。但是數字經濟的規模經濟可能非常顯著、更加顯著,所謂Eeconomy Scope(范圍經濟)。所以,在這個領域當中,數字經濟就保持一個非常容易實現的、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我們通常講,贏者通吃,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跟我們講的這個現象有關系。如果你看中國跟韓國、跟美國去比的話,可能由于我們的市場更大、人口更多,所以即便我們在同一個領域當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我們的服務平臺不止一個,我們其實是一個多點均衡的生態或者說市場結構。這個跟在美國、在韓國是有很大的不同。其實即使在傳統的領域當中,我們也發現中國的大企業包括零售領域當中的大企業,我們都看到在美國,每一個零售的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都非常高,但是在中國相對來說這個市場占有率都非常的低。這個原因是什么?我覺得原因還是中國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大,所以很難做到所謂一家或者少數幾家可以贏者通吃的局面。但是在數字經濟當中,我相信這個比傳統的經濟更容易實現贏者通吃。
但即便這樣,你看在中國幾乎在所有數字經濟領域當中,包括大的服務平臺,我們依然是多點的均衡。所以這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這個市場的現狀以及中國超大消費人群這樣一個結構。之所以我們說技術的替代是如此的重要,就是因為在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平臺經濟當中,盡管它具有理論上說所謂的雙邊市場的結構還是多邊市場的結構,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市場份額和市場的能力。但是,我們知道技術驅動的這樣一種市場的權利都是短暫的,我相信我們任何一個服務平臺,現在也許短短的3年、5年,我們很快就會能夠看到它的天花板,原因就是因為技術的迭代所導致的市場的勢力或者市場的份額,它無法像傳統行業那樣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像鋼鐵、化工、石油、造船可以維持幾十年,超過半個世紀。但是在數字經濟當中,這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所以,我想任何一個服務平臺、數字服務平臺,它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一旦確定,幾乎馬上就要面臨未來它的發展的空間到底還有多大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數字經濟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說技術的迭代,其實是一方面造成我們的數字經濟具有巨大的市場規模的優勢,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實也讓這種市場權勢只能維持更短的時間。所以,我想我們當下任何一個服務平臺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都要去考慮怎么樣去走向從單一的,在市場上作為頭部的企業這樣一種地位轉向能夠服務更多的縱向的或者說垂直的這樣一個生態結構。所以打造一個平臺的生態,或者說構造一個數字經濟巨大的生態,幾乎是所有的數字經濟特別是數字經濟平臺所面臨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想在今天這樣一個活動當中提出要打造一個服務的生態的理念,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技術的迭代會讓我們的數字平臺很快就走向它的天花板。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在原有的所謂我要贏者通吃,我要什么都可以做,幾乎去包攬所有的業務領域,這樣一種理念轉向能夠跟其他垂直的領域形成互補的關系,構造一個生態共同體。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字經濟,或者這樣的服務平臺,才有巨大的未來。
打造這個開放的生態,其實也是能夠推動整個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從過去由ToC端來主導,逐步的轉向ToB。因為中國跟美國不同,美國在ToB這個領域當中已經高度的成熟,而中國過去二十年,數字經濟的發展,從E-Commerce(電子商務)開始,更多的是從ToC這個領域當中發展起來的,技術的迭代也是從這個領域逐步的開始推進。今天到了這樣一個ToB的層面上,其實我們需要這些頭部企業開始轉變它的服務社會的這樣一種理念,更好的來帶動更多的垂直領域當中的這些中小客戶的生存和對經濟貢獻的能力。所以,某種意義上講,現在我們去構造這種開放的服務生態,也符合國家對數字經濟的監管方向和監管理念。因為我剛才講說,其實數字平臺由于它的雙邊市場或者多邊市場的特點,它很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這樣一個市場的結構和格局,那么它本身帶有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這樣一些特點。所以,我想如果我們的數字經濟的這些大企業、這些著名的平臺,大家有構建服務生態的這樣一種理念,其實就可以在ToB層面上構造一個非常非常先進的一套服務的系統和服務的能力,這個對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反過來,我們這些頭部的、大的公司實際上也創造了為其他領域當中的公司派生出相應需求和供應能力的良好的愿望。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中國的數字經濟的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要沿著構造開放生態的這樣一種模式能夠發展。這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驅動我們的技術不斷的迭代。所以,我們看到美國今天在ToB領域發展的這樣一個現狀,我相信我們就可以更好的來理解,為什么像釘釘這樣的公司,它需要去構造這樣一個生態的服務的網絡,或者一個社區的概念,讓更多的領域當中的企業能夠跟頭部企業形成一個合理的分工,大企業可以更好的做定制服務,中小企業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所以這不是一個贏者通吃,而是一個共贏的市場格局的形成。如果數字經濟沿著這樣一個方向去發展,那我想它對經濟覆蓋的能力,以及它的結構優化的能力,就可以逐步的培養出來。這個才是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實際上我們看到,技術的迭代,可以推動數字經濟當中的頭部企業,沿著創造更良好的服務生態的方向,推動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我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釘釘的發布會上跟大家做這樣一個思想的交流,我想釘釘這樣一個做法,其實也是代表了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我也希望這條路大家可以走的更遠,謝謝大家。
(審核編輯: Mar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