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能源車率先掀起的“漲價潮”,已經逐漸蔓延至燃油車領域。
根據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的統計,截止4月12日,今年宣布漲價的車企一共28家。4月以前,漲價都以新能源車為主角;但4月以來,已有3家車企先后上調燃油車價格。

4月12日,汽車咖啡館從寶馬中國官網獲悉,寶馬在華上調旗下產品價格,涉及寶馬3系(參數|圖片)、X3(參數|圖片)、X4(參數|圖片)、4系及Z4(參數|圖片)共五款車型價格和配置調整,價格上漲1600-11000元不等。
同一天中午,長城汽車旗下品牌魏牌發布公告稱,魏牌將對咖啡系部分在售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5000-12000元。其中摩卡(參數|圖片)2.0T整體價格上調5000元,調整后售價為19.28-22.88萬元。

這兩家也成為梅賽德斯-奔馳打響燃油車漲價“第一槍”之后,最新跟漲的企業。
此前4月初,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對部分在售車型廠商建議零售價格進行調整。涵蓋邁巴赫、AMG等多個子品牌的多款車型,及奔馳CLA、E級、GLC、S級等車型。根據車型不同,漲幅從1000元到12.1萬元不等。
從奔馳、寶馬在內的豪華品牌,到自主中高端品牌魏牌,多款燃油車產品調整價格所呈現的一個事實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至燃油車,但燃油車的漲價并沒能完全由經銷商環節化解。
近幾個月,“新能源車漲價”持續成為熱門話題。補貼退坡、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下,新能源汽車開啟多輪漲價,覆蓋各個價格段,涉及特斯拉、比亞迪、五菱、蔚來、理想、小鵬、幾何、零跑、威馬、嵐圖等二十余家企業。
與新能源車相比,聚光燈一旁的燃油車,看似并未集體提高售價,但實際上也早就開始通過經銷商收窄優惠幅度,以消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上升。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4月初提供給汽車咖啡館的數據顯示,2021年7月-11月,燃油車綜合促銷幅度降低了2.8個百分點;11月以來,燃油車促銷幅度大幅減少,具體減少5,000-8,000元不等;到今年1、2月,促銷幅度保持在9.7%,而去年同期促銷幅度保持在12%左右。
但企業仍表示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巨大。作為首個宣布旗下燃油車產品漲價的自主品牌,魏牌在公告中解釋稱,漲價是受上游原材料、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漲價影響。
汽車咖啡館早前也從魏牌內部獲知,魏牌對于此次漲價考慮已久,主要是“成本太高”。
“確實真的扛不住了。”魏牌CEO李瑞峰在漲價公布后表示,“補貼退坡還能挺一挺,芯片短缺還能熬一熬,即便一直忍受虧損,我們也沒有轉嫁給用戶和經銷商。但現在不光是芯片、電池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像鋼鐵、橡膠、鋁合金價格都在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市場,寶馬、奔馳等豪華車品牌在全球多個市場已經展開過一輪漲價。
據外媒報道,寶馬集團負責財務和中國事務的董事彼得表示,受銠、鈀、鋼等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德國以及歐洲其它地區的寶馬全系車型價格將上漲約3%。彼得還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寶馬整體的制造成本可能會增加12億美元。
在印度市場,奔馳、寶馬自4月1日起已啟動所有車型的價格上漲,調整幅度分別為3%以內、3.5%。
奔馳在彼時的漲價通知中解釋稱,“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全球供應鏈短缺、物流費用不斷提高等,均對公司的整體成本造成了巨大壓力。”
此外,奧迪已于今年2月在澳大利亞市場全系漲價,漲價幅度從600澳元到7600澳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