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元的“餡餅”砸下來,水環保產業眼冒金光,設備、服務誰更吸金?隨著排污標準、環境質量標準等標準的提高,水處理行業擁抱“互聯網+”,站在風口開啟“黃金時代”。
2015中國環博會上周剛剛閉幕,很多參展商都說,這屆展會比往年都熱鬧,特別是與水處理相關的展位人氣兒很旺。專業觀眾們“用腳投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水處理行業的逐漸升溫。當然,熱鬧背后的最大推手當屬前陣子《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頒布。
2萬億元投入,花落哪里?
4月中旬,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而據環保部有關人士透露,預計水十條將帶來2萬億元的投資規模,高于大氣的1.7萬億元。利好消息不僅于此,在業內專家看來,2萬億元的投資也只是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某一部分工作,未來會繼續增加。
2萬億元如何分配?
“至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到2020年將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在介紹水污染防治目標時說,重點領域為:污水處理、飲用水安全、黑臭水體、工業廢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
工業、市政污水處理均要執行更高的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整體將提高,將針對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制定排污特別限值;城市污水處理廠市場重點集中在提標改造上。
“水處理流程鏈涉及4個關鍵處理環節,主要包括供水(市政)、污水處理(市政)、工業廢水處理、海水淡化。”gongkong市場研究部副總經理陳然說,其中,市政領域主要細分為自來水和污水處理兩個行業;海水淡化主要為電力等高耗能行業提供工業源水和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工業廢水按行業及廢水排放量大小分類,主要細分為造紙、化工、紡織、農副產品加工、電力、冶金、煤炭開采、食品飲料等8個行業,約占總體工業水排放量的70%以上,是工業水處理行業的重點處理對象;工業園區水處理項目逐漸增多。
據預測,2015至2020年水環保產業中,水環境保護產品及設備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5%至20%左右,水環境服務業增長速度將達到30%至40%左右。
在線監測,排水數字化
站在對的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互聯網+”的風起,讓水處理插上“智慧”翅膀。
“從發展趨勢來看,建立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提升排水設施管理的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是我國未來城鎮排水行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在線監測是其中至關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程江博士對城市排水系統分析指出。
我國城市化規模日益擴大,部分特大、超大城市排水管網長度可達數千和上萬公里量級。面對巨量、復雜、埋藏在地下的排水系統,傳統的依靠經驗、圖紙的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要求,更難以給出系統、科學、準確、及時的規劃與管理建議。
“排水需要數字化管理。”程江將其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紙圖與簡單計算機管理模式,利用紙圖、簡單信息化(Excel、CAD)、記憶、活地圖進行管理;第二階段是基于GIS的管理模式,體現地理特征、實現基本的地圖顯示和查詢功能;第三階段是基于在線監測和模擬的綜合管理模式,綜合集成GIS和專業模型的優勢,實時采集管網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動態分析模擬,為管網運營控制提供科學決策平臺;第四階段是基于系統整體分析的高級管理模式,體現管網與土地利用的空間差異性和關聯關系,利用大規模計算技術深度挖掘管網特性。
IoT技術,運營數字化
互聯網將萬物相連,實現數據傳遞,傳統水處理行業同樣需要物聯網(IoT)特技加持。比如在汽車行業已有成熟運用的普適測量目前在水行業開始得到應用。
簡單來說,普適測量就是使用傳感器(多為無線傳感器)采集過程中可能影響其正常運行的任何數據,再通過智能儀表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從而提前做出正確判斷及指令,令被監測設備節省部分能耗,延長生命周期,優化運營表現。普適測量除了在控制室內掌控生產流程,實現過程安全,亦可在過程控制之外實現安全環保、節能增效,體現其可靠性。
在gongkong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環境監測技術及信息化論壇”上,艾默生過程控制有限公司無線解決方案業務總監瞿昭表示,普適測量在水處理行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如移動維護、疏水器監控、氮氣監控、腐蝕健康、氣體泄漏、機泵健康監控等,是智慧運營的基礎手段。
環保行業專家曾發表這樣一個看法:五年后,數據分析師將取代運營部門和專家。這一觀點正在被業界創新者通過互聯網思維與水務行業的融合而一步步驗證。在gongkong“第一屆中國環境監測技術及信息化論壇”上,筆者看到北京金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面向中小型水務企業推出的智慧水務服務云平臺——數礦。
此平臺面向中小型水務企業提供以數據為核心的應用服務,如報表管理、成本分析、電能分析、設備臺賬、工藝監控、知識庫、集中采購、備件供應、維保服務、員工培訓、智能預警、專家指導等。透過這些功能,數據云能夠深度剖析生產運營管理水平,降低生產運營管理成本,提高員工技能和綜合素質,獲得技術支持和產品服務。就發展趨勢而言,云平臺在水處理行業的更多應用服務還有待深度挖掘。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