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蘇政辦發〔2023〕15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現解讀如下:
一、政策背景
航空航天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進我省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現狀、系統研究推動產業發展政策舉措、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省有關文件要求,制定了《行動計劃》。
二、決策依據
國家航空工業相關規劃、《江蘇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蘇政辦發〔2021〕51號)。
三、政策目標
圍繞大飛機、“兩機”及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機、箭、星、船、器”重點領域和沿滬寧重點區域,系統推進自主創新、強鏈補鏈、企業培育、開放合作、融合發展等重點工作,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產值超過1500億元。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10個以上。創建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0家左右。綠色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創建省級綠色工廠10家左右。
四、重要舉措
《行動計劃》提出了13項主要任務和3項保障措施。
13項主要任務包括:
(一)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支持骨干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發機構,積極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和工程。
(二)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快蘇州實驗室、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港、中航機載共性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
(三)做強產業鏈優勢環節。加快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四)深化龍頭企業對接合作。支持央企在我省深度布局和優化發展,鼓勵省內民營企業、科研機構參與承接央企集團研發制造項目,主動融入央企供應鏈體系。
(五)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加快實現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航空航天制造數字化。
(六)提升服務型制造能力。圍繞工業設計服務、總集成總承包、定制化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向提升服務型制造能力。
(七)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大力發展高附加值改裝維修服務,提升大型客機整機、發動機、機載系統、復合材料結構件等維修能力。
(八)推廣應用自主創新產品。加強航空航天產業首臺(套)重大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創新產品推廣應用。
(九)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積極開展混合動力、電動及氫能源等先進航空動力系統研究,促進下一代新能源動力裝置的示范應用。
(十)夯實基礎支撐服務體系。加強航空航天領域標準建設,加快布局發展航空專業檢測驗證機構,進一步完善計量、標準、認證、檢測試驗、電磁兼容等基礎服務體系。
(十一)推動先進技術成果雙向轉移轉化。推動布局國家級國防領域航空航天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公共平臺,支持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的涉航技術、工藝、產品等向民用領域轉化。
(十二)推動長三角融合協作。加強與上海等周邊省市溝通協作,推動長三角航空基礎設施、重大平臺等資源共建共享。
(十三)發展航空衍生產業。積極發展航空運營、航空金融、飛機融資租賃、航空資源交易、飛機全周期維護、航空物流、航空食品、航空培訓等配套產業,不斷完善產業生態體系。
3項保障措施包括: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協同推進重大項目和重大事項實施。建立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組建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等。
(二)建立白名單制度。建立省航空航天產業重點發展企業名錄,按照“免申即享,先付后貼”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白名單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對白名單企業融資開辟綠色通道。積極爭取國家民航發展基金等資金支持,加大省級各類專項資金對航空航天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等。
(三)創建良好發展環境。支持航空航天產業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有通航產業基礎的地區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先行先試。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建設。加快引進培育一批航空航天領域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等。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