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隨著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上市公司開始分享政策和產業紅利。
大數據產業規劃發布 2020年業務收入將破萬億
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元
《規劃》指出,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日益提高,對數據資源的采集、挖掘和應用水平不斷深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初具雛形。《規劃》提出,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近300個城市進行了智慧城市試點。兩化融合發展進程不斷深入。信息消費蓬勃發展,網民數量超過7億,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3億,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835M。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大型集團企業積累沉淀了大量的數據資源。我國已成為產生和積累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同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還印發了《信息產業發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信息產業收入目標為26.2萬億元,相比2015年的17.1萬億增長53.2%,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均被列入未來重點布局的九大工程之中。
上市公司享受紅利
《規劃》提出,未來5年我國要培育10家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和500家大數據應用及服務企業,形成比較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建設10-15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建一批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形成若干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規劃》部署了七項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深化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促進行業大數據應用發展、加快大數據產業主體培育、推進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大數據產業支撐體系、提升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大數據已經從概念落地到行業應用中,開始向生產力平臺方向演進并打通變現通道。東方國信近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6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8億-3.54億元,同比增長35%-55%;天源迪科預計2016凈利潤為1.07億元-1.26億元,同比增長70%-100%,業績增長均主要得益于大數據業務驅動。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