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以“教育發展與變革:智能時代”為主題的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辦。通過這場大會,可以看到數字教育的新發展、新亮點。
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式現場
技術助力,AI賦能,教學形式更多樣——
“報告老師,火星救援車智駕測試一切正常,等候登陸指令。”走進武漢經開區神龍小學(湖畔校區),一場以“AI火星救援車挑戰”為主題的實踐課程正在進行。
學校為學生搭建了專屬AI伴學智能體。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借助AI軟件和3D打印技術等,為火星車設計外觀,打印專屬車標徽章,完成了一輛“火星救援車”制作。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教育生態。”學校有關負責人認為,“火星救援車”的制作過程,打破了學科界限,真正實現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
這是智能時代教育發展與變革的生動縮影。技術助力,AI賦能,數字化正融入教育各領域,前沿技術不斷構建起教育新場景。
科大訊飛AI黑板呈現的“未來課堂”中,虛擬人“司馬遷”在語文課上與學生開啟跨越時空的對話;哈爾濱工程大學研制的水下機器人作業虛仿實踐平臺,構建逼真的虛擬作業空間,讓學生能夠深入學習水下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與建模方法;武漢音樂學院以曾侯乙編鐘為原型,打造沉浸式虛擬演奏教學平臺,全方位復原編鐘演奏場景……
在專家看來,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顛覆傳統教育模式,學生得以在可知可感的沉浸式體驗中更好獲取知識。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提升。
參觀者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教育數字化成果展上參觀
“一張網”“一塊屏”,科技架橋,學習平臺更寬廣——
大會期間舉辦的教育數字化成果展上,北京飛象星球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如何借助教室大屏,讓不同地區的孩子‘同上一堂課’?為此,我們打造飛象課堂,探索了‘智能雙師’教學模式。”公司副總裁魯欣介紹:“線上老師在大屏為學生講授知識,線下老師則帶領學生跟隨大屏開展教學。通過這種方式,邊遠地區學生得以和城市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跨越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是推進數字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
如今,伴隨數字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越來越多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結對“同步教學”。全國范圍內,眾多師生同在“一張網”上共享資源、“一塊屏”上互動教學,優質課程跨越山海、時時可及。
智能向善,合理使用,構建技術倫理規范——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給教育領域帶來諸多挑戰。如何看待學生利用技術“走捷徑”,使用AI寫作文、寫論文等現象?如何提高學生對AI產出信息的辨識度?
渥太華大學校長雅克·弗雷蒙認為,智能時代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一定要加強對信息和知識的管理,對人工智能提供信息的完整度和準確性學會保持懷疑態度,這種能力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這個能力不單指操作和使用AI工具,同時應該讓學生更好了解人工智能倫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教育部門主任苗逢春看來,老師也應該做好引導,讓學生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AI作為輔助,什么時候應該獨立思考。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智能時代、教育何為’是我們需要共同回答的時代課題、世界課題。”
(審核編輯: 朝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