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傲機器人5月12日在美國底特律自動化展會(Automate Show)上發布了其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協作機器人UR15,該款機器人最大TCP速度為5米/秒,可縮短周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各應用領域和行業的成本,目前海外客戶已經可以訂購,預計將于六月開始發貨。
UR15的提升在哪
UR15的有效載荷為15公斤,對于腕部向下的應用(例如碼垛),有效載荷還可拓展至17.5公斤,UR將其設計為一款多功能協作機器人,適用于多種對靈活性、效率和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和行業。
例如汽車行業空間狹小,機器人靈活性至關重要。UR15占地面積小,工作范圍廣,性能卓越,且不影響空間或速度。過去,常見的汽車應用如自動箱體拾取、機器上下料和檢查受協作機器人生產速度的限制,而現在,這些應用可以借助該機器人顯著加快速度,同時保持最高的精度。
例如金屬和機械加工領域,環境可能非常惡劣。UR15提供IP65的防護等級和高有效載荷能力,并且易于部署。而在3C電子行業,往往要求精密緊湊的設計,UR15擁有高潔凈等級、緊湊的外形和卓越的運動控制能力,可實現高速拾放,并能與AMR和AGV順利集成。
尤其對于拾放應用,UR公司表示,UR15與優傲其他型號機器人相比,可將周期時間縮短高達30%,同時,UR15保留了優傲e系列獨有的輕量化設計和小巧體積,為緊湊工作空間的集成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靈活性。
UR公司表示,UR15專為更高速度和當今機器人領域最流暢的性能而設計,能夠無縫適配各種生產環境,UR15與UR的全新運動控制技術OptiMove相結合,借助OptiMove可以增強軌跡平滑度,即使在高速和高負載應用中也能確保始終如一的精準運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UR公司嘗試讓人工智能助力產品。UR15可與UR軟件平臺PolyScope 5和PolyScope X兼容,并搭載AI技術,實現了無與倫比的易用性。UR15可輕松與UR AI Accelerator配合使用,后者是UR用于開發AI應用的工具包。UR AI Accelerator由UR與NVIDIA合作開發,采用NVIDIA Isaac?CUDA加速庫和模型,并在NVIDIA Jetson AGX Orin?系統級模塊上運行。
優傲機器人首席產品官Tero Tolonen表示:“20年來,我們不斷突破協作自動化的界限,讓全球企業能夠更輕松、更安全、更高效地實現協作自動化。今天,UR15的推出再次實現了飛躍,使客戶能夠提升現有應用,并開發全新的變革性解決方案,從而將協作自動化提升到新的水平。”
目前,UR15與UR20和UR30一起加入了全新高性能UR系列,該系列旨在提供更高的有效載荷,更先進的能力和適用于苛刻環境的認證。“為此我們還更新了e系列,”Tero Tolonen說道,UR5e將有效載荷提升2.5公斤升級為UR7e,從而在現有配置中釋放更多潛力,而原有12.5公斤有效載荷的UR10e也升級為UR12e。“為了更好地體現它們的功能,我們啟用了新名稱,它們擁有同樣的多功能性和值得信賴的性能,但名稱更清晰,功能更強大。”
拯救市場下滑
優傲機器人(UR)是泰瑞達(Teradyne)機器人集團的成員,旗下還有自主移動機器人開發商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在2024年,優傲機器人年營收同比下降3%,而MiR同比增長1%。泰瑞達機器人集團于2024年1月裁減了10%的全球員工。
到目前為止,泰瑞達的機器人集團在2025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據該公司稱,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機器人收入為6900萬美元,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9800萬美元。這意味著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1%。
就在上周,泰瑞達宣布了其兩個機器人部門的領導層變動。Jean-Pierre Hathout將不再領導MiR,而是接替Kim Povlsen擔任UR機器人總裁。Kevin Dumas接替Hathout擔任MIR新總裁。這些變動以及新推出的機器人,或許能幫助優傲機器人(UR)走出近期的困境。
原優傲機器人總裁Povlsen正在尋求外部職業發展機會。在Povlsen任職期間,他負責監督Universal Robots多款新產品的開發。該公司近期還宣布將大力拓展中國市場——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為了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UR已在中國南通建立了生產基地,該公司計劃將為中國市場生產兩款新型協作機器人:UR7e和UR12e。
“我們正處于一個壓力巨大的時代,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工業價值鏈的每個環節,全球都面臨著勞動力短缺、需求周期變化、市場波動加劇的問題,并且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對運輸和制造方式的彈性要求也日益提高。自動化不再僅僅是一個競爭杠桿,而是行業的基礎要求。”泰瑞達機器人集團總裁Ujjwal Kuma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UR長期以來一直是協作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的協作機器人銷量已突破10萬臺。今年,先進自動化協會(A3)首次在其北美機器人季度報告中納入了協作機器人的統計數據。A3發現,總體而言,北美機器人銷量與去年基本持平,訂單量增長0.4%,達到9,064臺。協作機器人占所有機器人訂單的11.6%。
“我職業生涯的最后25年都在制造業度過,我見證了企業在自動化方面方式的真正轉變。從僵硬的、資本密集型的系統,到靈活、智能、人性化、專為敏捷性而設計的工具,”泰瑞達機器人集團總裁Ujjwal Kumar說道。
如今,真正的優勢在于適應性。這不再僅僅關乎你能生產多少,而是關乎你能變化多快。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看到了非凡的成果。大型企業正在向規模較小、更靈活的制造商學習,這些制造商已經采用協作機器人,并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中取得成功。Kumar說道。
“我們制造協作機器人并不是為了取代人類,”Kumar說道,“我們制造協作機器人是為了支持人類,拓展可能性,讓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有意義。”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