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在討論云時是很難不提及容器技術的。無論你是剛剛入門的技術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一定都應當知道這些與云中容器技術相關的重要術語。
隨著云計算中容器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都不選擇考慮其他選項了。
雖然容器技術已經面世一段較長時間了,但最近是Docker幫助它們進入了企業應用的焦點。隨著云的發展,更多的企業了解了采用混合云和多云模式的好處,但是確保軟件在不同環境之間遷移時能夠穩定運行則成為了一大挑戰。容器技術是通過將應用程序機器所有組件打包成為單個可便攜的包來解決這一難題的。
此外,隨著云計算中容器技術的日益普及,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AWS)、Azure以及谷歌在內的主流供應商們都提供了容器服務或編排工具以便用戶能夠管理容器的創建與部署。
但是,在用戶開始整理他們的流程之前,應當首先熟悉容器的這些關鍵術語:
應用容器化:容器化(也被稱為基于容器的虛擬化)是一個分布式的應用程序部署模式,它可為每個應用程序啟動虛擬機提供一個替代方案。多個隔離環境(即所謂的容器)可共享同一個操作系統內核而不是在單個控制主機上運行。與傳統的虛擬化技術相比,容器化可實現內存、CPU和存儲等資源的更高效使用。
因為企業用戶可以比基于管理程序的實例更快地創建容器,所以容器技術還可有利于實現更靈活的環境,從而促進持續的交付方式以及微服務的應用。
容器即服務(CaaS):諸如AWS、Azure和谷歌這樣的云供應商們可提供基于容器技術的虛擬化即服務,為容器化應用程序提供編排、管理和計算資源。這個所謂的CaaS模式通常是由基于Linux的操作系統、容器運行時間、容器編排工具和容器注冊表等組成。
Docker:Docker是一個開源平臺,它可將Linux應用程序部署為容器。Docker容器可以在多個位置上運行,包括虛擬機、裸機服務器和公共云實例。主流云計算供應商們(如AWS、Azure和谷歌)都支持Docker容器。
Google Kubernetes:Kubernetes是谷歌公司針對公共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的容器管理系統。這個開源系統管理著Docker和Rocket容器的部署與擴展,它還提供了編排工具和負載平衡工具。就如同它們支持Docker一樣,AWS、谷歌和Azure都支持Kubernetes系統。開發人員可以跨云平臺實現Kubernetes容器工作負載的遷移,而無需更改代碼。
Google容器引擎(GKE):GKE是一個云計算中Docker容器的編排與集群管理系統。這些集群包括了一組運行Kubernetes的谷歌計算引擎實例。GKE 提供了對谷歌容器注冊表的訪問權限,以便存儲和訪問私有Docker鏡像。Stackdriver Logging 與 Stackdriver Monitoring 還可用于監控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況。
微軟Windows容器:微軟Windows容器是Windows Server2016中的隔離容器環境。它支持兩種類型的容器:Windows Server Containers and Hyper-V Containers。企業用戶可以使用Docker、PowerShell或Azure來管理這些容器,并將它們與現有Windows技術相互集成。
Azure容器服務(ACS):ACS是基于Apache Mesos 的開源編排系統,它可在云計算中管理容器群。該項服務支持DC/OS、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擴展和編排。因為編排層中的開源組件,應用程序是完全可移植的。
亞馬遜EC2容器服務(ECS):亞馬遜ECS是一個容器管理服務,它可支持Docker容器,以及在托管亞馬遜EC2實例集群上運行應用程序。用戶可通過一組API來創建和管理Docker容器。該服務可評估和監控CPU使用情況,并支持其自有開源程序——AWS Blox以及第三方調度程序。用戶還可以通過API調用訪問其他亞馬遜EC2功能,例如彈性負載平衡、安全組以及身份與訪問管理角色。亞馬遜EC2容器注冊表可與亞馬遜ECS集成,以便管理、存儲和部署Docker容器鏡像。
開發容器計劃:OCI是一個協作項目,可用于建立容器的通用標準。該項目由Linux基金會主辦,它獨立于其他商業組織。目前,OCI有兩個規范:運行時間規范和鏡像規范。OCI的成員包括AWS、谷歌、微軟以及IBM等供應商。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