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首趟蓉歐快鐵返程班列抵達位于青白江區的成都鐵路口岸。
12月9日,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專題調研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時強調,要力爭用3年時間把國際鐵路港打造成為全國第一大國際鐵路港,堅定不移實施“蓉歐+”互聯互通戰略,加快打造貫通歐亞通江達海的“一帶一路”大走廊。伴隨著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提檔升級,青白江成為四川融入“一帶一路”的戰略窗口,加速助力成都打造國際區域物流中心,躍升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
青白江.鳳凰湖濕地公園
“雙黃金通道”穩定運行、我省首個跨境電商產業園啟動運營、歐洲商品紛至沓來……實質性業務的高效運轉,讓青白江與世界對話有了足夠底氣。其在邁向開放高地窗口的有力轉身中,源源不斷地吸附全球資源聚集。
“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過去5年,青白江全域革新,從產業轉型到城市空間布局,從創新創業到生態宜居,在新常態下量質齊飛;未來5年,在奔向2020的愿景里,青白江將以更大的抱負疾馳前行。
鐵路口岸升位做強對外開放門戶支撐
過去5年,青白江最具有標志性的事件,無疑是“蓉歐快鐵”和“中亞班列”從這里駛向了中歐列國。
2013年4月26日,“蓉歐快鐵”迎來首發。每周五定期穩定開行的班列,打通了連接亞歐的橋梁。經過兩年半的運行,“蓉歐快鐵”不僅順利開通了返程班列,滿載著歐洲的優質商品疾馳而返,同時將亞歐兩端的延伸線不斷拉長。“蓉歐+”、“歐洲+”戰略的建立,將這條國際貨運班列塑造成了國內極具競爭優勢的物流通道。
時隔一年后的7月,首趟中亞班列從青白江出發,將“四川造”運至中亞國家。而首趟中亞回程班列抵達成都,進一步加速了中亞和成都的經貿往來。
用數據看成效。今年1—11月,蓉歐快鐵去程班列共開行64班,貨量7838.4噸,貨值20686萬美元,發送集裝箱5240個。返程班列共開行24班,發送1968標箱。中亞貨運列車共發送28車次,242標箱,貨量2671噸,貨值2919萬美元。蓉歐快鐵班列與中亞班列一起構成了成都聯通全球的“雙黃金國際物流大通道”,一道打開了沿線國家3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更重要的是,蓉歐快鐵計劃2016年增加頻次,爭取每周對開5列、全年共開300列,加大中歐雙邊貿易往來。
5年時間,足以改變一座城市的分量。作為西向開放窗口的青白江,不僅架起了嶄新的國際貿易橋梁,成都鐵路口岸的高度和厚度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今年8月底,經過10年建設發展的西部鐵路物流中心正式更名為“成都國際鐵路港”,將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和連通歐洲、泛亞的橋頭堡”。名稱變了,功能也會更加完善,隨之檔次也會更高。
青白江區港管委副主任邱錦美坦言,過去的西部鐵路物流中心由青白江區級財政出資建設,而更名后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將由省、市、區三級聯建。根據規劃,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將包括“兩站兩園三功能區”。
站在新起點,領跑成都對外開放的青白江明確歷史方位,必須回答“實現怎樣的發展”、“建設怎樣的青白江”這一關鍵命題。審時度勢,未來5年將是青白江開創合作共贏局面的關鍵時期。
青白江也在把握一個歷史機遇。面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青白江將加快推進雙向開發,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同時依托口岸優勢和“雙黃金通道”,推進多層次區域合作,把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連通歐亞的橋頭堡、對接“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的平臺,成為成都建設國家門戶城市的重要支撐。
智慧產業發力創新動力疾馳前行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十二五”期間,攻堅克難,提質升位,青白江得出這樣的結論。
從成都傳統老工業基地轉向“智慧產業城”的建設,最能看出執政者的決心。
當前,青白江區正緊緊抓住被國家、四川省列入老工業基地改造調整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成都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擬將原川化、攀成鋼釩11.8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規劃建設為“智慧產業城”,將“智慧產業城”建設與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相融合,促進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協調統一,助推青白江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位于攀成鋼釩廠區的達海產業園里,鐵路專用線上5個龍門吊在來回工作,倉庫中裝配的攝像頭在高速運轉中。“這不是簡單的監控設備,而是信息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攀鋼成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海介紹,這里一共設置了43個高清旋轉攝像頭,可以精確識別每卷鋼材上的卷號和條碼。
達海產業園作為攀鋼集團轉型升級的非鋼產業項目,于2013年11月正式啟動。該項目將利用企業6條鐵路專用線和雄厚的鋼材生產加工基礎,打造集鋼材粗加工和深加工、鋼材原卷及鋼材加工產品成品倉儲、供應鏈融資服務信息化平臺等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目前工業園的監控室,已經成為青白江區積微物聯網大數據中心。”謝海說,今年7月1日積微物聯打造的積微運網在青白江上線。隨著積微和達海雙平臺運行,以達海品牌構建專業化的物流園綜合體和鐵路、公路物流協同運營的實體物流體系,和以積微品牌打造的電商核心平臺和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成為青白江傳統產業向智慧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之作。
發展“互聯網+”,只是智慧產業城的一個開始。未來5年,青白江將以此契機推動新型工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新材料、智能裝備、智慧能源裝置裝備等智慧產業,形成研發、設計、制造、逐步完善的智慧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實現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升級的本質,是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切換動力,推動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在青白江,蓬勃而起的創新創業浪潮,加速了這輪動力切換。
智創中心、智創聯盟、理化檢測實驗室、安規可靠性實驗室、藍牙實驗室……12月10日,在青白江舉行的2015年第四批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超過10億元的創新項目落戶于此。其不僅包括理化檢測、安規可靠性、環境監測、藍牙、RF、EMC、汽車電子等一系列實驗室,同時還有投資7億元建設的智創中心和智創聯盟項目,屆時將形成集研、投、產、銷為一體的智能產品研發基地。
營的實體物流體系,和以積微品牌打造的電商核心平臺和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成為青白江傳統產業向智慧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之作。
發展“互聯網+”,只是智慧產業城的一個開始。未來5年,青白江將以此契機推動新型工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新材料、智能裝備、智慧能源裝置裝備等智慧產業,形成研發、設計、制造、逐步完善的智慧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實現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升級的本質,是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切換動力,推動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在青白江,蓬勃而起的創新創業浪潮,加速了這輪動力切換。
智創中心、智創聯盟、理化檢測實驗室、安規可靠性實驗室、藍牙實驗室……12月10日,在青白江舉行的2015年第四批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超過10億元的創新項目落戶于此。其不僅包括理化檢測、安規可靠性、環境監測、藍牙、RF、EMC、汽車電子等一系列實驗室,同時還有投資7億元建設的智創中心和智創聯盟項目,屆時將形成集研、投、產、銷為一體的智能產品研發基地。
與此同時,為加速創新創業要素聚集,日前青白江政府專為創新企業、各類人才免費提供技術、產品展示、辦公場所而建的“青創大院”正式成立,短短時間內已有多家企業入駐。
青白江的改革創新攻堅,為這座以工業安身立命的老城池,帶來了煥發青春的不竭動力。奔向2020年,羽翼日漸豐滿的智慧產業城,必將成為推動成都建設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重要支撐。
(來源:四川日報)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