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輸電實現“中國制造”和“中國引領” 加快建設“三交六直”
我國已全面突破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并成功運營世界上最長距離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在運和在建線路超過1.5萬公里。[詳情]
最近,靈州—紹興±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該工程將來自寧夏的電能送至浙江,浙江“兩交兩直”特高壓骨干網架初見端倪,浙江也從缺電大省實現了電力供需平衡,特高壓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詳情]
中國電力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地位在逐漸加強,繼水電、核電、火電等電力項目的承建外,巴基斯坦的一家主要電力供應商也即將被收入中國電力公司囊中。[詳情]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18號)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完善光伏發電規模管理和實行競爭方式配置項目的指導意見》。[詳情]
相比光伏發電產業,光熱發電技術門檻高、項目建設難度及資金要求相對大,國家太陽能光熱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薛黎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對于有志于投身這一產業的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不會出現像光伏產業起步時一窩蜂涌入、無序競爭的情況。[詳情]
臺身高約1.1米的白色機器人,緩緩從國網泉城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充電室行駛出來,每前進三五米,它就會自動停住腳步,不停轉動腦袋,進行電力巡檢。[詳情]
對于風力發電來說,該如何在無風的狀態下還能產生能量著實為一大挑戰。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德國風能公司MaxBoeglWindAG與GE旗下的GERenewableEnergy合作,要將風力發電渦輪結合水力發電技術,建造出世界首座“風-水力發電場(wind-hylant)”,預計在2018年前正式并網上線。[詳情]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風電呈現爆發式增長,累計凈增裝機近1億千瓦,其在促進能源結構優化的同時,也帶動風電裝備制造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十三五”期間,如何提升設備質量與可靠性成了未來風電發展的核電任務之一。[詳情]
獲悉,上海市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獲批。方案提出適時啟動區外來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力爭2017年開展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3—5年全部放開除公益性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詳情]
試想,你可以穿越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Prodigy和Q-Link之類的早期網絡服務還處于萌芽階段,而個人電腦處于王安和DEC計算機陰影下的時代即將結束。[詳情]
目前,國家能源局正抓緊編制“十三五”能源規劃和“十三五”電力規劃。其中,電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將是貫穿我國“十三五”全局的重點工作,規劃圍繞“調整優化、轉型升級”,將著力調整電力結構、優化電源布局、升級配電網、增強系統調節能力、推進體制改革、提高普遍服務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靈活智能的現代電力工業體系。[詳情]
電力規劃是指導電力工業發展的綱領,一直以來都受到各級政府部門以及電力生產、運行、建設、設計、設備制造、科研等各相關領域的重視。[詳情]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提出,到2020年風電裝機要達到2.1億千瓦,力爭達到2.5億千瓦,光伏裝機力爭達到1.5億千瓦,光熱發電裝機目標500萬千瓦。[詳情]
為了匯聚更多力量推動全球綠色能源應用,香港聯合光伏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熊貓太陽能發電計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詳情]
劉穎介紹,截至2015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共建設約2800座智能變電站。“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還將繼續推進智能電網和智能變電站建設,預計會再建8000多座智能變電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