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將重啟新的核電項目建設。據了解,這是法國近十年來首次提出新建核反應堆。[詳情]
11月16日,在國網石嘴山供電公司的主動對接下,智惠云(寧夏)大數據有限公司“網上電網”系統首次落地寧夏石嘴山市。[詳情]
11月11日,國網甘肅電力首個智慧儀器儀表庫房完成全部功能驗收,在白銀正式投入使用。[詳情]
近日,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獲悉,該公司印發《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電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以加快數字電網建設和現代化電網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助力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碳達峰、碳中和,促進南方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詳情]
10月4日,廣州南德F13線路跳閘,僅耗時116秒,全線用戶恢復正常供電。通過“自愈”投入,故障點隔離全自動、用戶恢復供電全自動,全過程無需人工操作。[詳情]
11月11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東分部研發的基于5G通信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差動保護裝置在浙江北侖電廠掛網試運行,這是國內首套應用于超高壓等級線路的同類型裝置。[詳情]
11月9日9時26分,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800T履帶吊揮舞著鐵臂發出陣陣轟鳴聲,95噸重的葉輪被緩緩吊起并與機艙實現精準對接,中廣核廣西樂業風電項目二期工程(邏沙區域)首臺風機吊裝成功。[詳情]
11月10日,由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鈾業”)和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以下簡稱“哈原工”)共同出資建設的烏里賓燃料組件有限責任合伙企業(以下簡稱“中哈組件廠”)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投產,標志著項目正式進入核燃料組件生產階段。[詳情]
近日我國迎來強降溫寒潮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對煤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記者11月11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主要產煤區寒潮已基本結束,全國煤炭產量快速回升。11月7日至9日調度日平均產量達到1175萬噸,已超過寒潮前幾日平均生產水平,其中11月9日產量達到1182.5萬噸,為近年來第三高位。[詳情]
加快釋放煤炭產能,不斷提升外送電規模,大力推進煤層氣增產……面對多年罕見的能源緊張,能源大省山西煤、電、氣協同發力,全力以赴保供應。據有關部門預計,今年山西煤炭產量有望突破12億噸,12月份山西外送電能力將超過900萬千瓦,今冬明春煤層氣產量將達42億立方米。[詳情]
11月11日,中核集團首次發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4278項意向轉化項目正式發布。當天,該集團還揭牌成立“核創空間”京津冀成果孵化中心。[詳情]
11月12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消息,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強化市場監管 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促進今冬明春電力供應保障的通知》。[詳情]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十四五”期間完成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2億千瓦,增加系統調節能力3000—4000萬千瓦,實現煤電機組靈活制造規模1.5億千瓦。新建煤電機組純凝工況調峰能力的一般化要求為最小發電出力達到35%額定負荷,采暖熱電機組在供熱期運行時,要通過熱電解耦力爭實現單日6小時最小發電出力達到40%額定負荷的調峰能力。[詳情]
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組織(ITER)近日宣布,TAC1中法聯合體團隊已成功實現ITER主機安裝第一階段任務,具備吊裝真空容器的條件。[詳情]
為平穩有序推進煤電熱保供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吉林省煤電保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全面打響煤電熱保供“攻堅戰”。截至目前,全省熱力企業用煤入庫630萬噸,全省發電企業電煤庫存總量達到334萬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