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MG Mori就正在使用融合了激光3D打印技術與CNC銑削工藝的5軸混合加工設備LASERTEC為著名汽車品牌保時捷制造賽車用零部件。[詳情]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骨科醫院院長王金成教授國內首例采用3D打印技術,成功為一名48歲女性患者施行雙側肘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即可活動雙臂,徹底擺脫了5年來肘關節活動受限造成的疼痛。 [詳情]
鯊魚在大海中游得很快,所以一些游泳服裝都號稱擁有鯊魚的仿生科技,以提高運動員的能力。而如今,比起那些仿生鯊魚服裝來說,一組研究人員正在試圖將3D打印應用到仿生鯊魚皮方面。 [詳情]
新技術不應只是富人的專利,弱勢群體也該共同分享科技的美好。據臺灣媒體5月5日報道,美國伊利諾州某高中的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為9歲小女孩打造義肢,將這項新技術應用到了弱勢照顧。 [詳情]
在過去幾年里,得益于3D打印技術的日益普及,Cosplay愛好者們制作各種道具變得更加方便了。 [詳情]
前些日子,我們曾經報道過多位創客或者大學生自己使用3D打印機打造各種小火箭消息,但是您聽說過使用水力發射的3D打印火箭嗎? [詳情]
根據去年的一份統計報告估計,國內智能手機的更換周期已經從4年前的29個月縮短至18個月。這意味著每年數以千萬計功能完好的智能手機被其用戶扔在一旁,不再使用。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浪費。 [詳情]
存放公章的柜子鑰匙被出差的財務人員帶走了,情急之下工作人員用3D打印機復制了一把塑料鑰匙重新開鎖,這是上周發生在中關村一家3D打印公司內的事情。 [詳情]
科技的本質:發現或發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各種物質通過這種聯系組成特定的系統來實現特定的功能。 [詳情]
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3D打印已經幫助很多行業,多個行業利用3D打印技術已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不過對于個人用戶而言,只要你學會了建模,同樣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模型。 [詳情]
3月10日,一款新型金屬3D打印機FS121M在此間舉行的“2016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覽會”上全球首發,其打印出的義齒可直接植入人體。[詳情]
悅瑞三維攜國內首款3D打印銅產品榮耀登場,展示自身在材料與工藝領域“強健的臂膀”,成為TCT亞洲3D打印峰會最熱門話題之一。[詳情]
樹木制作成家具的過程復雜而且耗時長,如何讓樹木直接長成家具所需要的樣子,構成一體型家具呢?英國一名設計師找到了辦法。[詳情]
本周,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了三星一項新的專利——“智能項鏈”,該裝備除音樂、通訊外,更具3D全系投影功能,趣味十足。[詳情]
日前,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3D打印技術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在人體之外培育出接近真實的人體組織——AngioChip。[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