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現在幾乎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但是,對于剛安裝光伏電站的家庭來說,他們能做到的就是仔細的聽聽安裝工的說法,對于電站的一些具體問題,他們往往是無從所知的!今天,小編就針對這些編輯了一篇最能影響光伏組件發電量的7個因素,希望能夠對各位出入光伏業的人士有所幫助![詳情]
2018 年 1-4 月份,火電發電量 1595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 0.1 個百分點。水、核、風、 光發電量占全部的 23.6%,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 0.5 個百分點。其中,風電發電增長 35.5%,增長強勁;核電增長 10.2%,因近期無新增并網發電機組,增速較近年平均水平有所放緩;由于來水情況不及預期,水電同比僅增 1.4%。[詳情]
【采訪】系列專題:發現施耐德電氣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的創新與顛覆
施耐德電氣推出了全新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針對這款全新產品,本網編輯采訪了施耐德電氣(中國)工業事業部市場部總監古月先生, 以及施耐德電氣(中國)工業事業部變頻器市場經理程曉莉女士,就產品本身的創新、特性與變頻器,乃至整個工業市場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針對這款全新產品,展開系列專題解讀。[詳情]
能源局回應:加大電力體制改革力度 推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
?針對限規模、降補貼的531新政,過去的四天時間里,光伏企業密集聯名上書。對此,國家能源局6月6日與部分企業座談,并在6月7日發文回應強調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詳情]
5月29日,浙能集團針對此前微博網友 @李三笑0008 的實名舉報正式回應。稱浙能集團系正常的套保采購,并無有意識囤積居奇影響煤炭價格的行為,并表示已經向發改委提交說明。[詳情]
中鐵十一局集團6月6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局四公司承建的越南沿海二期2×660兆瓦燃煤電廠項目當天正式開工,這是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建設裝機容量最大的燃煤電站項目。[詳情]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突破500萬輛,這將勢必會帶動一大批圍繞電動汽車形成的基礎設施產業鏈的發展,電動汽車的充電服務將受到更多的關注。不論快充、慢充,還是其他形式的以換代充的模式,都成為解決電動汽車充電的眾多手段之一。[詳情]
2018年5月31日在中國杭州,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在2018創新峰會上推出全新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該系列產品在延續御程系列特性的同時,憑借獨有的模塊化設計得以靈活集成,同時基于面向工業市場的EcoStruxure,結合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客戶提升從設計到制造各環節的運營效率,并提高機器設備利用率和主動性運維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詳情]
數字變革,加速而至 施家賦能,你我同行——施耐德電氣2018創新峰會在杭召開
中國杭州,2018年5月30日 —— 日前,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賦能數字化轉型 —— 2018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與超過2000名用戶、合作伙伴與行業專家共議賦能數字化經濟之道。會議期間,來自施耐德電氣的專家與行業領袖就“以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化技術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推動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話題與來賓進行了分享與交流。[詳情]
2018年有很多風口,其中有一個就是工業物聯網。 根據多個權威機構分析預測,工業物聯網正在或已逐漸成長為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龐大市場。而亞洲則是成長最快的區域,毫無疑問將成為最大的工業物聯網市場。就中國而言,到2030年,工業物聯網將創造一個近2萬億美元的市場。[詳情]
微電網技術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發電的可靠并網和充分利用提供技術支持。[詳情]
伴隨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殺進其中,成為其中頗為“另類”的玩家。 2017年,陜西煤業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隆基股份5%股份成為其第四大股東。作為2017年最為賺錢的煤炭企業,陜西煤業似乎也忍不住嘗試新能源方面的投資。[詳情]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47號)”,同時配發了“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業內廣泛熱議,其中不乏片面理解和錯誤解讀,不利政策正確有效落實。在此談一下我的認識。[詳情]
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394萬千瓦,累計風電并網容量達到1.68億千瓦。全國平均棄風率8.5%,棄風率同比下降8%,我國棄風電量和棄風率“雙降”。[詳情]
各種工業分包和傳動技術(軸承/電機,FA技術,彈簧,數控車削/銑削零件等),工業IT解決方案(CAD,CAM,工業物聯網/AI&3D打印機等),醫療設備的設計和開發(醫療部件/電子元件,醫療材料等),3D和虛擬現實技術和解決方案等,以上內容您可以同時觀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