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從人類大腦的學習方式中獲得靈感,研發了更加高效、具有復雜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軟件。最新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詳情]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近日消息,幾家世界知名公司CEO最近承諾將投資約10億美元,用于研發一種稱為“開放式人工智能”(OpenAI)的“利他型”機器人。 [詳情]
研發昆蟲機器人的最終目標是協助農作物授粉以及救災中定位受災人。2012年驚艷問世的“昆蟲機器人”,歷經首次飛行和降落成功試驗后,現已能從空中直接入水游動。研究人員希望導航系統能賦予昆蟲機器人一雙慧眼,在飛行或游動中能按照既定路線行進。[詳情]
NASA用索尼Playstation VR技術協助訓練太空機器人
北京時間12月16日消息,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已經與索尼公司合作,采用VR技術幫助操作員訓練太空機器人。[詳情]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于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五大洲的2000多名嘉賓將就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重大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謀互聯網發展與治理之道。這是中國倡導并舉辦的世界性盛會,也是互聯網治理邁向全球共享共治模式的嶄新里程碑。[詳情]
大數據的風潮持續來襲,但是大多數人站在大數據面前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丟掉了最初的堅持。2015即將結束,來看看2016年大數據發展有哪些趨勢。 [詳情]
12月8日,智能硬件標準體系框架及可穿戴設備標準化需求研討會暨三項國家標準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據悉,這三項國家標準包括《可穿戴產品分類與標識》、《可穿戴產品數據規范》、《可穿戴產品應用服務框架要求》。[詳情]
塑料片材料檢測機、膠囊智能評檢機、磁材料分揀機、金屬蓋表面缺陷智能檢測機……說起自家的機械產品,杭州利珀科技公司創始人白云峰滔滔不絕。然而,這些專業的術語對于普羅大眾來說,就像看科技天書般費腦。 [詳情]
2015年的中國家電市場形勢并不樂觀。業內普遍認為,家電行業正在進入低速增長的結構調整期,家電行業逐步步入寒冬,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詳情]
國產機器人2015年實現穩定增長,上半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11275臺,同比增長76.8%。但是,仍然沒有通過技術關卡,大多數國產機器人都在做"搬運工”。[詳情]
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大幕徐徐開啟,當前全球傳統制造業已經展開一場"智造”革命,機器人產業更是身處前沿。[詳情]
東莞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從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尚未出現龍頭企業能夠引領產業發展。根據前期調研數據顯示,東莞市智能制造裝備企業中產值5億元以上的僅有2家,占全部企業總數比例不到1%。70%的企業產值在5000萬元以下。[詳情]
自引進openROBOTICS后,柯馬和貝加萊這兩個合作伙伴正致力于開發將機器人融入到設備和生產線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基于可操作有效負荷在3-650千克的柯馬機器人。[詳情]
起死回生,長生不老,人類的這個夢想已經綿延千年,從帝王到庶民,莫不如是,更讓中國道士、埃及祭司這些長生不老圣斗士為之奔走。[詳情]
到2020年,昆山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000億元,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近日,昆山市《關于加快推進機器人產業及智能制造發展的實施意見》出爐。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