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向國際社會鄭重宣布雙碳目標以后,全社會都在積極關注碳達峰碳中和及其政策。然而,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新興的概念,其定義、內涵、邊界尚未完全清晰。本文試圖就相關概念進行簡單梳理,以利于更清晰認識相關問題。[詳情]
碳制度和碳技術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世界開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碳中和的概念應運而生。那么各國為了實現碳中和都制定了哪些制度和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詳情]
昨天(9日),我國首個汽車產業鏈碳公示平臺在北京發布,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汽車全產業鏈的碳足跡信息公示平臺。這一平臺的上線,將對汽車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能。[詳情]
我國碳中和愿景的實現,需要能源系統進行深刻轉型。厘清電力、交通、鋼鐵、水泥等主要用能部門碳達峰、碳中和的預期時間和脫碳路徑,對我國全面評估能源轉型的技術選擇、轉型帶來的影響,在后續氣候變化國家合作中占據主動位置,至關重要。[詳情]
2月9日,重慶經開區與重慶市綠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大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綠能大合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重慶經開區的新能源汽車及碳中和產業集群,全力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和泊車基礎設施,助力重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詳情]
2月5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碳中和促進基金(以下簡稱碳中和促進基金)在北京召開2023年工作座談會。[詳情]
華東理工大學:“碳中和產業學院”成功入選“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立項名單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公布第二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立項名單的通知》(滬教委高〔2023〕4號),我校碳中和產業學院成功入選立項名單。[詳情]
香港中文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院士謝作偉表示,汕頭在海上風電的建設與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是一致的,未來引進新技術,完善環境和風能行業管理,將對國家碳中和作出重大的貢獻,也可以成為一個范例。[詳情]
天津市:作為中國唯一低碳城市優秀案例參加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 向世界展示“低碳經驗”
為交流分享中日韓三國碳中和戰略、政策實踐和經驗,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2月7日,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以線上形式舉辦。受論壇組委會邀請,生態城作為中國唯一低碳城市優秀案例參加該高端論壇,在國際舞臺上分享了在碳中和方面的實踐探索,為全球低碳發展貢獻了“生態城方案”。[詳情]
圖說政策 |《關于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詳情]
近日,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與上海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有色、礦山冶金、石油化工行業自動化及信息化領域共同建立穩定有效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詳情]
95個文件丨雙碳“1+N”政策體系[詳情]
2月6日,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比森”)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艾比森投資有限公司擬與董事長丁彥輝先生、深圳市睿品存儲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設立深圳睿電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新能源表后儲能業務,從事包括戶用儲能、便攜式儲能、工商業儲能在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代工、對外投資等經營行為。[詳情]
京能國際與思安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助力“雙碳”目標落實
為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推動能源產業綠色清潔發展,并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國家戰略的達成,雙方約定在清潔能源和綜合能源等領域全面建立合作關系。[詳情]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對現行社會經濟體系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吉林省已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強省建設總體布局。在日前召開的吉林省政協十三屆一次全會上,民盟吉林省委會建議,立足新發展理念,促進實現“雙碳目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