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供需格局變化、技術創新、監管改革等因素推動,中國電力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持續深入,行業進一步向著清潔化、數字化、市場化、國際化等方向轉型。普華永道思略特基于國內外電力能源領域的戰略和管理咨詢項目經驗,圍繞行業熱點,推出《中國電力能源產業轉型系列報告》,希望能夠推動行業討論,促進中國電力能源轉型創新事業。本期我們與您分享系列報告的第二篇《國有發電集團轉型之路》。[詳情]
習近平在報告的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為中核集團的主要負責人,王壽君深感重任在肩。他表示,核能是綠色、清潔能源,安全發展核能、核技術,不僅社會效益顯著,而且能帶來萬億元級產業,帶動產業結構升級。[詳情]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7臺,裝機容量達到35807.16MWe(額定裝機容量)。各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的運行風險,繼續保持機組安全、穩定運行。[詳情]
隨著迎峰度冬之際電力和煤炭消費日趨“登頂”,局部地區電煤供應壓力增大。澎湃新聞獲悉,電煤供需日趨緊張形勢下,四大發電集團近日聯名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關于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下稱《緊急報告》,懇請從資源與運力兩方面進行大力協調和支持,并提請發改委盡快采取措施對煤價進行調控,盡快讓煤價整體回歸綠色區間。[詳情]
本文主要以某大型數據中心諧波治理為例,闡述數據中心諧波產生的原因和相應的有源電力濾波器諧波治理策略。[詳情]
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重視,其規模的擴大也給電網調度運行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同時我們可以預見,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是未來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風能和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存在不穩定、可調度性低、接入電網技術性能差和對電網諧波管理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我國風電發展整體呈現大規模開發、遠距離傳輸、高電壓等級集中接入為主,分散接入、就地消納為輔的特點。我國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呈現出大規模集中接入與分布式接入并舉的特點。[詳情]
自動化倉庫,也叫自動存取倉庫,是指在不直接進行人工處理的情況下能自動存儲和取出物料的系統,廣泛應用于機械、家電、汽車、食品、煙草等行業。[詳情]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詳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電投堅持加強黨的建設,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在深化改革重組、加快轉型發展、落實創新驅動、拓展海外空間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實現了發展質量與效益的同步提升。[詳情]
2017年12月29日,由魯能集團青海分公司建設的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首批機組成功并網發電。該項目于2017年7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經過158天的日夜奮戰,日前首批機組并網發電,創造了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史上的新速度。[詳情]
近期,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對2017年工作作出總結的同時,也對2018年工作圈定了重點。就去產能相關工作而言,記者梳理發現,一部分地區依然明確今年的去產能任務目標,另一些地區則淡化具體的去產能目標數據,但依然強調在去產能中優產能,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詳情]
同步電動機和同步調相機小知識[詳情]
《關于電解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施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解讀
為嚴管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2017年3-10月,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聯合開展了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違法違規新增產能已經全部關停,電解鋁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得到遏制,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產能嚴重過剩風險。[詳情]
智能電網是電網的智能化(智電電力),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