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最大的火力發電公司、最大的風力發電公司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重組后擁有1.8萬億資產體量的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規模龐大,業務領域廣泛。整合了產業鏈條的新集團對能源行業走向有著怎樣深刻的影響?煤炭產業的集中發展、煤電一體化運作,重組整合效應的充分釋放對實現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有怎樣的借鑒意義?[詳情]
根據ENDCOAL.ORG的“全球煤電追蹤系統”的數據,2018年1月份止,全球在運的煤電廠(包括可分別統計的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煤電裝機容量為1926.0吉瓦吉瓦,其中中國888.1吉瓦,占46.1%。[詳情]
混改試點領域將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央企降杠桿減負債控風險意見有望上半年出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國企市值管理將加強……一系列信號顯示,2018年將是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年、質量提升年。改革為央企、國企換新顏,將釋放大國經濟“脊梁”新力量。[詳情]
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會上表示,要持續開展淘汰落后產能的行動,規范化去產能,繼續破除無效供給,要加大煤炭優質產能的釋放力度。[詳情]
網絡堅強度是交直流混合微電網構建與運行的基礎,可體現系統的容量、結構合理性以及抗干擾能力。在定義網絡堅強度和描述其表現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網絡堅強度評估指標體系。該體系基于系統對堅強度的需求層次,衍生出結構、容量、聯絡程度、備用大小和故障轉移能力等相關指標,考慮了節點和支路的分布情況、節點和支路的供電能力以及交流和直流微網的容載比等因素。[詳情]
《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600萬噸以內! 為落實國務院有關通知,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立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海南省碳排放約束性指標,省政府近日制定并印發了《海南省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詳情]
煤炭去產能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的實現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充滿信心。”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總經理凌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希望在執行去產能政策的過程中,除了在量上實現去產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把真正的落后產能淘汰下去,把好的產能釋放出來。[詳情]
2017年,有兩大產業火爆,一個是新能源,一個是區塊鏈,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產品的興起,各大行業紛紛開始布局區塊鏈。那么當新能源遇上區塊鏈,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是奇思妙想還是PPT跟風炒作?[詳情]
風力發電機組中的齒輪箱是一個重要的機械部件,其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的轉速。通常風輪的轉速很低,遠達不到發電機發電所要求的轉速,必須通過齒輪箱齒輪副的增速作用來實現,故也將齒輪箱稱之為增速箱。[詳情]
電力通信主要為電網的自動化控制、商業化運營和實現現代化管理服務。它是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系統和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基礎,是電力市場運營商業化的保障,是實現電力系統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非電產業經營多樣化的基礎。[詳情]
通過對除氧器乏汽管道的改造,實現了乏汽的有效回收,達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采用該技術節能環保效益顯著,年節約標準煤212t,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1.8kg,是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項目。[詳情]
結合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熱電一分廠3×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程實例,針對石膏脫水異常導致脫硫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的問題,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據漿液顏色其及沉降分離狀況,以及漿液脫水濾餅外觀,快速準確地判斷出其主要原因為漿液中飛灰、CaSO3?1/2H2O和未溶解的氫氧化鈣含量過高。采用降低飛灰含量,疏通氧化空氣管路,投加石膏晶種和及時調整運行狀態的方法,使問題得以解決。所采用的定性分析方法適用于脫硫工程中的應急處理。[詳情]
華能沁北電廠北依太行山,南臨沁河.207國道、焦柳鐵路(焦作-廣西柳州)、濟東(河南濟源-山東東明)高速、濟洛(濟源-洛陽)高速、濟晉(濟源-山西晉城)高速分別于廠邊穿過。在國內首先使用大容量國產化超臨界燃煤機組設備, 一期工程安裝兩臺60萬千瓦超臨界國產化燃煤機組。2002年9月開工,2004年1 [詳情]
新疆 華電新疆哈密區域各風、光場站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改造項目專項采購招標公告
華電招標有限公司受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委托,作為招標代理機構,對哈密區域各風電、光伏場站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改造項目專項采購進行國內公開招標采購。[詳情]
隨著燃煤形成的環保壓力逐步增大,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推廣使用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同時隨著電力結構調整以及能源與電力供給側改革,積極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清潔能源發電項目已成為重點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是我國四大城市群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