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在多個場合為煤正名。他認為,過去我國煤炭行業實現了三個偉大轉變,煤炭去產能與保供應并不矛盾,煤電之間也是正常的上下游關系,并不存在“煤電頂?!敝f。[詳情]
1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劉多做客2018全國兩會新華訪談。當談到如何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時,劉多表示,需在基礎和產業融合、企業轉型、風險防范三個方面繼續加強。[詳情]
神華和國電的合并,在能源界備受矚目。合并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集世界最大煤炭生產商、最大火力發電商、最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商、最大煤制油和煤化工公司于一身,集團8個板塊中有4個居世界第一,這樣的“巨無霸”會否導致壟斷?煤電矛盾原因何在? 30多分鐘的采訪中,凌文回答問題明了、直接,行業大方向與詳細數據,他都了然于心,信手拈來。他呼吁還煤炭一個“清白”,并直言合并后他最大的壓力是安全壓力,惦記最多的是如何聚攏30多萬員工的人心![詳情]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在《論智能制造》系列中的“論智能制造的三個階段”中,談到了對三個階段的基本認識。而如何實施智能制造,則需要考慮智能制造的三個支點:產品、裝備和過程。 [詳情]
楊學山: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重定義、再出發、有大目標、走實在路”
2018年2月4日, 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與應用”研討會上做了題為“重定義,再出發,有大目標,做明白人,走實在路”的發言。楊學山表示,黨的十九大在中國歷史以及產業發展歷史上必然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詳情]
城市水環境是受人類影響最大、對人類最重要的水環境,但縱觀我國水環境現狀不難發現,整體水質狀況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的水環境都不容樂觀。[詳情]
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時代,信息技術的大量涌現,以從未有過的能力,不斷滿足市場對制造業變革的技術需求,極大地沖擊和促進制造業從傳統模式向未曾有過的模式轉變,使其逐步進入新的、不斷發展的信息環境與制造模式之中,這種新的信息環境與制造模式組成了智能制造空間,它的發展與變化將影響智能制造的發展。[詳情]
我來自浙江大學,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智能制造的實現途徑”,主要圍繞三個問題:一是市場變化與制造企業的問題;二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三是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途徑。[詳情]
1月24日,工業互聯網平臺宣講團活動繼續開講,由中航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走向智能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寧振波為大家分享“工業互聯網在航空工業的探索”。[詳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而加快西南水電建設,是撬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重要支點,對于加快電力轉型、實現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點燃西部經濟發展“引擎”、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詳情]
日前,中國工程院王天然院士等撰文,詳細闡述了在制造系統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人機關系方面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指出以“分散與集中相統一的制造系統、虛實結合的設計與制造手段、人機共融的生產方式”為特征的智能制造空間將快速形成,重塑需求牽引和技術驅動下的智能制造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詳情]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所常務副院長劉志坦:尊敬的各位行業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就當下大家都非常關注,就是“煤改氣”的題目跟各位做一個交流。今天我匯報的主要內容是,2014年,能源局電力司當時委托我們院做過一個我國“煤改氣”策略的題目,今天講的是當時課題研究的部分成果。當時國家能源局為什么開展這個課題研究呢?[詳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先生發表了題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智能制造的實現途徑》演講,演講主要圍繞三個問題:一是市場變化與制造企業的問題;二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三是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途徑。[詳情]
“IEMS可以認為是第四代能量管理系統(EMS),可以解決多能流網絡的最優控制問題,即通過多能互補、源網荷協同實現安全供能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詳情]
他是國際知名的工業大數據專家,你或許不了解他的研究成果,但他開發了世界領先的Watchdog Agent智能維護系統技術,突破了傳統機械設備故障預測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其中關鍵性技術被美國《財富》雜志譽為“21世紀全球三大熱門技術”之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