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詳情]
在工業4.0、智能化、互聯網+等概念滿天飛的大環境下,作為家電業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排頭兵,格蘭仕大干快上推動轉型升級,沒有盲目跟風,而是堅持走自己的實干創新之路。 [詳情]
事實上,這對長期以來依賴來自美國訂單的部分中國制造業企業來說,倘若包括蘋果、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訂單大幅減少,如何應對此次「巨變」后的陣痛,從而真正實現自身的轉型,成為擺在當下中國制造業企業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詳情]
i5智能機床及其帶來的智能制造全新生態,讓有著30余年機械加工歷史的華鼎機械得到強大助力。企業發展正邁上具有標志性的新臺階:年產量超百萬件,躋身國產SUV主力車型的主力供應商。[詳情]
作為老牌國有企業,靠什么拓展新的市場領域,靠什么培育新產業?成為哈電集團重振雄風的關鍵問題。近兩年,哈電集團無論在傳統市場還是新興產業,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詳情]
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迅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在我國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詳情]
中國制造業轉型沒有固定的路徑和范例可循,因已高度成熟且難以復制。由于資本積累少、底子薄加上主要從國外引入技術,其抗風險能力弱,轉型時間必然漫長。[詳情]
隨著工業物聯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而這場轉型與以往技術更迭不同的是,它不僅僅有著技術變革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革新著傳統的生產、營銷、服務等全環節的模式和思維。[詳情]
隨著智能制造已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大連也在今年初制定了以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為主攻方向的“中國制造2025大連行動計劃”,同時積極借鑒“德國工業4.0”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先進經驗:陸續引進10多項德國技術和30多位德國專家。[詳情]
展好中國制造業,推動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確實需要調動全社會的資源力量共同來完成,面對待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困境,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努力找到破局的路徑,以致可能發現或促成產業新風口。[詳情]
圍繞振興東北的政策舉措近期頻頻出臺。8月份發改委發布的1.6萬億3年東北振興規劃,11月7日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從國務院昨日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的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要求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詳情]
2016年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將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東莞舉行。展會將集中展示東莞乃至廣東的機器人以及智能裝備水平。[詳情]
從半年報公布的信息看出,“三巨頭”某種程度上探索出了家電業乃至制造業的“調結構”算法:對內采取“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方式優化生產流程和升級產品,提高質量;對外采取大規模并購的方式,強強聯合以延伸產業鏈,以提升競爭力。[詳情]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世界各國都在謀劃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發達國家正加緊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發展中國家也在加速工業化進程。[詳情]
裝備制造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基礎性產業,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石。標準是產業發展和質量技術基礎的核心要素,是裝備制造業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詳情]